特斯拉Model 3降价1万,竞品围攻,观望情绪加重

你有没有发现,随着新能源车越来越卷,咱买车的节奏也越来越像抢打折白菜?刚上新没多久的东西,忽然掉价,就像刚买的西瓜,下一秒超市就半价甩卖。最近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不到一个月就降价1万块,搞得一堆人直呼“不香了”,甚至连观望的心气都没了。这事儿其实挺能琢磨琢磨的:为啥一个厂商这么快就降价?后面还有什么花头?咱到底该不该再等一等?

先说说这1万块怎么来的厘头。8月12号这Model 3长续航版出来的时候,宣传挺猛,830公里的续航、5.2秒的加速,说不好听点,就差举个牌子:“同价无对手了吧你!”可没过几天(也就熬过高温),9月1号一眨眼,特斯拉官网就把价格从26.95万砍到25.95万了。你说要是手机、电脑更新换代频繁点还好理解,汽车这行又不是卖快餐,用户预期总得拉长点。这波降价这么生猛,图啥?

事出反常必有妖。一个问题:Model 3长续航到底有多香?为啥上市刚一个月,价格就要主动往下削?最直接的可能性,是这车的订单量没达到特斯拉想要的效果。你想啊,同价位的小米SU7、小鹏P7、极氪007都在围追堵截,哪家推新品不整点续航、动力、内饰、智能化的新活?特斯拉老本行虽然稳,但这波对手是真有架势,人家不是挤牙膏,而是把牙膏管子掰开了榨,谁还完全认你特斯拉大哥?市场今非昔比,消费者认车看得眼花缭乱,配置一比心思就动摇。

再说到底,有多少人会因为这1万块降价立马激动得下订单?老实说,大家都有个心结:你特斯拉一月降1万,下个月会不会再降?这观望情绪,比那1万块本身杀伤力还强。现在都在讨论“这车以后还能不能降?我是不是等等党还能再等等?”买车不像买手机,降价几千块谁都能忍,一辆车降一万出头,真买早了都觉得自己像个韭菜,劈头盖脸噼里啪啦就被割了。

其实车企定价降价这套操作,说白了就是两头堵。你降了,有人抢着说自己精明捡到了便宜;没降之前下了订单的人呢,非得在心里翻江倒海一番:吃亏了、被洒家套路了、这牌子以后还信得过吗?说到底,汽车毕竟不比日用品,你真要用户信任了,反复消耗机会成本,品牌口碑那不是慢慢败掉了吗?

咱还得问:为啥特斯拉不死撑一天,坚持原价多熬一阵?这背后其实挺残酷的。如今咱们买新能源车,看的不光是价格、续航、动力这些基本盘,空间、舒适性、配置丰富度、智能座舱搞不搞得明白,这些越来越受关注。而Model 3本身两三年前在智能化领域算风口浪尖,可今年显然没啥升级。对比同价位新势力新品,车内空间配置、智能体验,许多能羡慕死老特斯拉。再加上比亚迪这些老对手一波一波跟进,大家拼续航拼颜值拼科技,都不手软。你要鸡血十足的竞争心态,不跟着市场动弹,难道还想消费者原地等你发善心?

这么一比,就算Model 3降到25.95万,在诸多竞品包抄之下,能否继续打下优势?这很难讲。值得注意的是,哪怕特斯拉这回降价前后表现算厚道,自动给未交付订单做调价补偿,实打实回馈也依然留不住"早买早吃亏"的怨气。老百姓的钱包是越捂越紧,看见一会儿涨价、一会儿降价,不免思忖:“将来还会不会再调?还买不买得放心?”其实心理博弈已经大过产品本身了。

特斯拉Model 3降价1万,竞品围攻,观望情绪加重-有驾
特斯拉Model 3降价1万,竞品围攻,观望情绪加重-有驾

对于买车用户,表面上这1万块是好消息,性价比提升了一截。可是另一面,降价后的产品竞争力究竟多大?放在同价位PK赛道,空间、用料、配置这一条条算下来,Model 3还真不一定能扛住。更要命的是,在新能源品牌里,大家都越发重视“科技属性”,而Model 3又一再走精简路线(物理按键能省就省,内饰追求极简风),现在消费者倒想要点实在的豪华感和细致体验,这一对比就出短板。

再说回大事:特斯拉这回降价到底算不算被动防守?还是传统操作?我的看法是“两手准备,暂时熬着”。Model 3长续航这波价格大降实属被市场倒逼。新势力车型医保局似的抢市场,客户预期越来越高,创新只能一轮轮上。特斯拉即便是老大哥,也不能完全掌控市场情绪,只能适时调整售价,承认"价格才是硬道理"。其实,这种操作也算老套路了,价格战才是汽车圈持久的热门,搞智能化、搞联名、搞限时福利,最后都逃不过降价的命。

那,标准续航版未来会不会也降?这并非不可能。如果市场预期没变、压力还在,只要同价位新车一上市,销量结构有变化,特斯拉恐怕还会被迫继续以价换量。至于后面降幅有多少,那就看对手联手能让这池水多浑了。

消费者咋办?我觉得最重要一条,别老被车企的心理战影响了判断。你要相信新车上市三个月内都有价格变动的可能,要盯着产品力本身,适合自己的才是王道。该出手时就出手,光想在最低价捡到最好那一辆,还得看多少人和你一起熬夜等开奖。至于“等等党”能不能等到年终奖,谁都不敢拍胸脯保票。

特斯拉Model 3降价1万,竞品围攻,观望情绪加重-有驾

国产新能源的快速进化,正是给像特斯拉这样标杆品牌上课的过程。市场终归属于消费者,谁跟得上潮流、谁能听懂大家的心声,谁能用诚意而不是忽悠做买卖,谁才有资格分蛋糕。这场车市内卷还没结束,新格局还没定型,Model 3长续航最后能不能靠降价翻身,得看后面能不能在产品体验、售后服务、用户生态这些点上动真格,而不是一味在数字游戏上做文章。

要是只会一降了之,不去研究我国消费者到底想要啥、大家的痛点难点在哪儿,甭管名气多响,全靠价格战续命,最后也就是陪着国产新势力把戏做圆罢了。现在这个局面,就像一场持久马拉松,你速度快没用,还得学会拐弯、拼耐力、时刻脑筋灵活。Model 3长续航到底香不香,降1万只是开胃菜,真正能不能圈粉,未来还能不能带动品牌向上,全看它如何应对新一轮的大考。

有些问题,看似是厂商之间的蛋糕切分,其实还是回到老话——市场最终归消费者所有。你不懂消费者,市场早晚会教你做人。割韭菜的事注定干不过一次,真心实意才是唯一正道。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