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新能源车的零售和批发龙头差了快一万辆。这数一数,9月1到7日,零售才18.1万辆,比去年同期掉了3%。要说去年这个时候,销量还比今年高,估算差不多9月的零售量能到20万辆出头吧(这段先按下不表)……你能想象车企老板现在都在担心啥?行情变得怪怪的。
我一个朋友的销售话题突然跳出来,这个月还得拼命推新车,要不然就差点被超车。这话我当时听了,觉得真是写实。你试想,一边厂商的批发连续上涨5%(样本有限嘛,这估算还是基于整体大盘感觉),一边零售确实掉了点皮。这是不是说明渠道的库存在叠加压力?第二波产业链谁都清楚,最近零件涨价、交付延迟,直接影响销售节奏。
我看官方数据,估算今年累计批发超过912万辆,同比涨多了快三分之一(这应是大神调的参数吧?)。但零售额明显没那么火热。哪怕渗透率都快60%,但绝大部分车还是靠厂商偷偷压库存。你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是不是市场的心理在变?还是消费者变挑剔了?
我在旁观察,感觉这就像洗牌一样。去年还盯着买买买,今年等一等多了。其实我觉得,除了市场体感之外,供应链的问题比预料的要严重一些。车厂用的零件、半导体,去年都紧缺,或者涨价反映在利润里了吧?(这很可能我多想了,不确定,就是猜测。)
记得有次修车行师傅说:有些零件我得提前几个星期预约,不能临时搞。你看,这其实就是供应链的真实写照。希望的光,变得黯淡了点。你会不会觉得,行业就像个大锅,在调味料的比重上,突然混乱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张截图,是去年同期水平,突然意识到,虽然新能源补贴还没完全退出,但其实车市的受众心理都在变。大部分人,还是先看性价比。而在这个价位里,国产PCB、三电系统、零部件的国产化率都逐步提高(这段可真不得不说,供应链如果能自主点,市场就更稳定了嘛),但有些暗藏的变数,我还没完全看明白。
说到这里我突然卡壳了。因为一个问题:厂家到底怎么定义新车?是不是在库存里假装就还算新?这个点我没细想过。
你觉得,为什么明明批发在涨,但零售还是会下降?是消费者变得更理性了,还是渠道商如果库存太多,反而不敢促销?又或者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最终会不会变成一种隐形的压力?
我还记得在车展碰到一位销售,她说:这几个月,客户问的多是质量和维护成本。听得我心里一沉,明明新能源市场一片火热,为什么实际推车的热情反倒降温了?我猜测,他们的热情其实就像夏天空调的温度,从高调到关掉,只因为钱不值了。你会不会觉得,很多时候,车企对未来的预判都像是在猜灯谜?看着面前这堆零件和数据,怎么就没有一条金光闪闪的路径了?
我相信,很多技术细节其实都深藏在我们每天体验的小事情里。就比如我那架赖了三年不用的电动车,装满电池的瞬间,续航还真挺给力。要是说,实际驾驶感受和门店的文章描述不是一回事,那也得靠用车体验自己去判别。
我还在想,比如这次市场调研,样本有限,但大多车主说,还是等一等比较稳。你试试问问身边的朋友,有没有什么决定疯狂买的?他们多数都在观察,估摸着休整一下。消费者心态变了,可能比官方数据反映得还早。
那未来呢?我真心不敢说。你知道吗?有一天我在咖啡厅遇到一司机大哥,他说:新能源车,最多就是个玩,要不要还看心情。听了这话,我心里一动。是不是,这个行业就像玩拼图,拼出来的不是数字,而是人心?
(这段先按下不表)但话说回来,要不是我对这行业有点执迷,多少事情都看不明白。供应链的折腾、渠道的库存、用户心态的变化——这些细节绑在一起,才勉强拼成一幅市场画卷。
最后我还想问一句:你觉得,真正挡在大家面前的,除了价格、技术,还是那个等待的心吗?还是说,汽车本身早已经变成了一件普通的日用品?反正,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某次维修店老板露出一抹苦笑:真麻烦,车坏了,配件还得等。
你说,未来车辆的新鲜感还会不会持久点?还是,这个行业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跑快了,跑慢了,都在不断调整节奏。只那个节奏现在变得复杂得很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