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的价格体系要重写,电池越来越大,但车价越来越低?

增程车的价格体系要重写,电池越来越大,但车价越来越低?-有驾

事实证明,车企不能被供应商牵着走。

现在买车,到底流行插混、增程还是纯电,刘盟不懂。每家的销售顾问都有自己的道理,比如上个厕所就能充电300公里,比如换电,比如有人会说,你一年跑400公里以上的高速又有多少。

古语说四十不惑,但刘盟并不赞成。

增程车的价格体系要重写,电池越来越大,但车价越来越低?-有驾

买车在他这种有性价比洁癖的人看来,很烦,远甚于比买手机。很显然,车不是手机,普通人没有能力做到3年一换。如果换的那么频繁,付出的代价就是一年最少亏3万。另外,再夹杂上今年9月,接近100场的新车发布会以及相关活动,几乎是抢着进行发布。再夹杂着购置税补贴的退坡还剩3个月,各家的销售在不断催单,于是,他的买车目标一换再换。

增程车的价格体系要重写,电池越来越大,但车价越来越低?-有驾

最初,他被增程2.0的宣传所吸引,目标是纯电动续航超过450公里的智己LS6。作为每天要代步20公里左右上下班的人群,一周多充一次电确实很有吸引力。但紧接着,增程2.5就出现了,还有一系列的大电池插混新车。

而和刘盟一样的人,并不在少数。因为对收入的预期不足,所以花钱也是愈发谨慎。

不可控的源头,车企被牵着走

增程2.5,所指的是车企使用容量越来越大的动力电池,最终获得350公里以上CLTC纯电续航的增程车。不止是近期爆出的4款80度以上容量大电池的增程车,还包括很多车企用容量大于60度的电池,进一步靠AI和算法把续航做长。

增程车的价格体系要重写,电池越来越大,但车价越来越低?-有驾

这份名单里,目前已知的车型包括,已经上市的智己LS6,使用了66度的大电池,CLTC纯电续航为450公里,会包括小鹏之前预热过的鲲鹏超级电动,目前已经在业绩电话会上官宣了2款车,分别为今年第四季度推出的小鹏X9增程版,纯电续航会超过450公里,综合续航超1500公里。

增程车的价格体系要重写,电池越来越大,但车价越来越低?-有驾

以及2026年第一季度会推出小鹏G7的增程版,纯电续航会超过430公里。小鹏就属于增程2.5中的后者,目前的申报信息里,小鹏X9增程版配备了63.3度的电池组,小鹏G7增程版配备了55.8度的电池组。而虽然使用了更小的电池,纯电续航数据则预计会和容量更大的智己LS6打平。

增程车的价格体系要重写,电池越来越大,但车价越来越低?-有驾

而另外的几款大电池增程车型,目前的主流猜测还包括,搭载昆仑增程的小米N3,即将在10月16日正式亮相的零跑D19,以及此前已经官宣过的,更大电池的智己SUV-智己LS9。

增程车的价格体系要重写,电池越来越大,但车价越来越低?-有驾

而除了增程之外,还会有更多的车型搭载大电池。目前已经确认的有2款,一是刚刚亮相过的岚图追光L,63度容量的电池,使用800V+5C电池的组合,最终能带来410公里的CLTC纯电续航。以及,长城汽车也规划了一款大尺寸SUV,会使用插混和80度容量的动力电池。

增程车的价格体系要重写,电池越来越大,但车价越来越低?-有驾

不过,对于长城的纯电续航,目前的消息里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冲突。业内消息称,80度电池会带来400公里的纯电续航,数值过低是一方面,不过也不排除,长城用大电池造一款续航更稳的硬派越野车。

新技术和新硬件如雨后春笋一般诞生,这本质上和智能手机的逻辑是相同的。即,车企深度绑定动力电池供应商,提前对技术进行锁定和捆绑。目前,这种情况已经在智驾辅助领域多次上演,此前不断的绑定英伟达Orin,绑定英伟达Orin-X,再到眼前的绑定英伟达THOR。

增程车的价格体系要重写,电池越来越大,但车价越来越低?-有驾

从我们得到的消息来看,不同车企有着不同的策略思考。目前主要绑定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包括三家,最热门的无疑是宁德时代,其次是中创新航,再次是亿纬锂能。而进一步考虑到插混技术来看的话,还会包括蜂巢能源等相关企业。

增程车的价格体系要重写,电池越来越大,但车价越来越低?-有驾

所以,80度大电池,只是个起点,不出意外的话,2026年年中,就会有容量更大、续航更长的新车开始登场。因为,后发的车型,可以更好的利用供应商的成本优势。

目前已知的是,包括零跑、小米,会绑定宁德时代推进,其他的车企选择会偏向多元,亦或者是用几家供应商进行混发,或者组合发布。

而这样做的逻辑,是控制成本,打出价格的差异。因为,只是沉迷于拼斗增程技术的话,并不能意味着取得较好销量。而在价格上做文章,从最近的市场来看,依然是最有效的。

而这种现状也就意味着,深度绑定供应商,只能打出很短的时间差。如果自己没有其他能拿出手的技术或者是产品定义能力,绑定的越深,劣势越大。

增程车的价格体系要重写,电池越来越大,但车价越来越低?-有驾

不谈智能手机,抢发芯片领域就曾经屡次出现过相关的案例。高通8295座舱芯片方面,极越01在2023年10月31日完成抢发,但它的相关优势期只保持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有多款新车装备相同芯片。

增程车的价格体系要重写,电池越来越大,但车价越来越低?-有驾

另一个案例在智能驾驶辅助方面,英伟达Orin-X芯片在智己L7上完成首发,而从销量上看,形成的优势期也很短。

洗牌从价格开始,现有结构撑不住

其实,当前的市场里争的并不是增程还是插混谁更先进,因为只要做好了产品定义,买单的人群其实并不少。典型的案例就是销量最好的3个品牌,问界、理想、零跑。

增程车的价格体系要重写,电池越来越大,但车价越来越低?-有驾

问界的产品定义很清晰,问界M7是家用+科技,问界M8是家用+大空间+科技,问界M9则是家用+商用+科技。理想的逻辑也很清楚,是强家用+科技。而零跑的逻辑则是,亲民价格+家用+较好科技。

增程车的价格体系要重写,电池越来越大,但车价越来越低?-有驾

本质上,增程在当今的市场里,是为了车辆在消费者认知是,为了没有焦虑而托底的基本盘,而非是突围盘。而此前,理想能够在市场中靠增程快速杀出重围,打的是时间差。没有人做相应的车型,没有直接竞争。而随着市面上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加入增程的战场,以及纯电车的充电越来越快,蔚来的换电体系越来越完善,增程的相关认知优势已经被抹平。

增程车的价格体系要重写,电池越来越大,但车价越来越低?-有驾

所以,增程的明确洗牌,会从新车的定价上开始。

因为,供应商为了拿下更多稳定且增长的电池出货份额,车企为了能在现在的市场里杀出重围,也一样在构思自己的价格如何出圈。于是,增程继续降价就是水到渠成。

增程车的价格体系要重写,电池越来越大,但车价越来越低?-有驾

最近,有一条待确认的传闻是,宁德时代的高能量密度8系电池,可能会以增程的大容量电池身份复活。一定程度上,逻辑可以闭环,但综合考虑来看,其实存疑。

逻辑上,最大的亮点是降本。宁德时代NCM811电池是早期电池去钴化的代表作产品,增加镍含量,降低钴含量非常有利于降本。同时,宁德时代又将能量密度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增程车的价格体系要重写,电池越来越大,但车价越来越低?-有驾

如果能作为增程电池进行使用的话,高能量密度+低成本+更小体积,能带来增程的车重和电耗下降,以及整车的成本下降。但从技术上来看,更高的镍含量,对长期循环性能有明显影响。当然,鉴于宁德时代最新的钠+锂双芯技术来看,它成为增混大电池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增程车的价格体系要重写,电池越来越大,但车价越来越低?-有驾

再从车企的实际表现来看,下一轮增程的价格下探程度,大致相比现有的主流车型,会有5-10万元的空间。比如,朱江明已经侧面说过了,零跑D19的价格会在25-30万元市场, 即便是按照零跑一直以来价格屠夫的惯例,正式上市时还会继续再降1-2万元,它的价格也会高于不久之前吉利银河的王炸车型M9。

当然,零跑也想的比较明白,性价比在低价车上是一个好的突破口,但到了价格20万元以上的市场,就要融合更多的情绪价值,或者说是讲故事的能力。

目前可见的是,零跑会用智能驾驶辅助和座舱给自己赋能。已经官宣的是,它会用上高通最新的8797芯片,数量上会给到2块。再比如,很多选择其他电池供应商的增程,比如用算法来提升续航的,就能减少硬性的电池成本,最终打出价格差。

增程车的价格体系要重写,电池越来越大,但车价越来越低?-有驾

从40-45万,拉到25-30万元,零跑D19,可以把理想L9和问界M9的定价门槛明显降低。

不过,上述这些增程的PK,本质上的差异并不算大。聚焦点是谁的续航数字更长、充电频率可能更低,以及最关键的,因为有了智能化的覆盖之后,谁的车价可以更低。

这些面对同样大电池的插混之后,则又会面对更大的挑战。毕竟,最近的趋势是,有技术储备的大厂们都选择不跟增程而是推出插混,比如最近上市和发布的岚图泰山、极氪9X、腾势N8L等。

究其原因在于,增程的玻璃天花板很明显,被供应商锁死之后,容错率较低。

写在最后:

对很多汽车消费者来说,实际上他们所纠结的不止是性价比,更有着新技术快速迭代之后,自己的资产贬值等思考。

很显然,增程的发展路径就会大体如此。大电池增程和大电池插混已经越来越多,后续PK下去,80度可能只是一个起点。当然,还存在另一种可能,就是80度大电池没能破圈,那么车企们还会收缩自己的电池容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