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13万,开完日产轩逸再开大众速腾,车主:差距明显
哎,说起买车这事儿,可真是让咱们这些普通上班族头大。辛辛苦苦攒了点钱,结果丈母娘发话了:“没车,没房,别想娶我闺女!”这不,我一个好哥们小李,本来挤地铁公交上下班挺自在,结果婚期一近,压力山大,买车成了头等大事。预算卡得死死的,落地就13万左右,目标也很明确——紧凑型轿车,要省油、要皮实、要空间够用。说到这儿,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不就是轩逸和速腾的战场嘛?一个号称“移动大沙发”,一个挂着“德系品质”的招牌,都是销量榜上的常客。可真当我陪着小李把这两款车都摸了个遍,从轩逸换到速腾,再从速腾换回轩逸,那感觉,啧啧,真不是“有点不一样”能形容的,简直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你说它们都是13万能落地的好车,可开起来,一个像温婉的贤内助,一个像严谨的理工男,差距,确实有点明显。
先说这外观,第一印象很重要,对吧?轩逸这代车型改款之后,明显更年轻、更运动了。低趴的车身姿态,配上那个V-motion 2.0的前脸,镀铬饰条像飞翼一样贯穿大灯,整个前脸显得特别有精气神。侧面的腰线流畅飘逸,刀锋式的轮毂也挺带感,开出去不会觉得“油腻”。而速腾呢?还是那个熟悉的“德味”脸,大众家族化的设计,横幅式进气格栅加上方方正正的大灯,稳重、大气,但说实话,有点“千篇一律”的感觉。开了这么多年,变化不大,就像一个穿西装打领带的上班族,规规矩矩,但少了点让人眼前一亮的惊喜。小李就吐槽:“开轩逸,感觉像在开一辆新潮的家轿;开速腾,感觉像在开一辆‘大哥’的车,就是有点老成持重了。”你觉得,是追求新鲜感重要,还是在乎那份沉稳可靠?
坐进车里,内饰的差距就更直观了。轩逸的内饰设计虽然也谈不上多么豪华,但胜在温馨、居家。功能区域划分清晰,8英寸的中控屏虽然不大,但支持语音识别、4G和OTA升级,用起来挺顺手。最让小李感动的是那个仿皮座椅,坐上去那叫一个软乎,难怪人家叫“大沙发”。方向盘虽然是塑料的,但握感不错。后排有空调出风口,这对于南方的夏天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反观速腾,悬浮式中控屏看着是挺有科技感,但可惜不支持OTA升级,意味着以后想升级系统?没门!座椅是织物的,档次感一下子就落了下乘。方向盘是皮质的,这点加分,但后排居然没有空调出风口!你没看错,在这个价位,一个主打家用的紧凑型轿车,后排乘客夏天只能干瞪眼?这操作,让小李直呼“德系抠门”!网友们也调侃:“速腾的后排,是留给‘抗造’的亲戚坐的吧?”
配置方面,俩车都挺实在,安全配置拉得满满当当,ABS、EBD、ESP、胎压报警这些一个不少。但细看辅助配置,轩逸明显更贴心。它配备了倒车影像、卫星导航、高德地图,日常通勤、跑个长途,导航信息一目了然。而速腾呢?只有倒车影像和定速巡航,虽然也有4个超声波雷达,但缺少了导航系统,对于一个不认路的司机来说,简直是“致命”打击。你说速腾的指导价比轩逸贵了一万多,结果在实用配置上反而“减配”?这性价比,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有网友戏言:“买速腾,等于买了个‘裸车’,后期还得自己加装导航,这钱省得冤不冤?”
最核心的动力部分,简直是两种哲学的碰撞。轩逸那台1.6L自然吸气发动机,配上CVT变速箱,主打一个“佛系”驾驶。动力输出线性平顺,就像一杯温开水,不温不火,但特别顺口。油耗低得惊人,百公里五六升,对于每天通勤的上班族来说,省下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小李说:“开轩逸,堵车都不怕,它就像个任劳任怨的老黄牛,怎么折腾都稳稳当当。”而速腾的1.2T涡轮增压发动机,搭配7速干式双离合,性格就完全不同了。起步轻快,油门一踩,涡轮介入那一下,推背感说来就来,开起来确实更有“激情”。但干式双离合的缺点也明显,低速时偶尔会有轻微的顿挫和闯动,尤其是在走走停停的路况下,不如CVT那么丝滑。而且,1.2T的发动机,后期保养和潜在的维修成本,会不会比自然吸气的轩逸更高?这也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所以,落地13万,开完日产轩逸再开大众速腾,差距真的明显吗?我的答案是:太明显了!这不是简单的“好”与“坏”,而是“适合”与“不适合”。轩逸,像一个温柔体贴的伴侣,追求的是舒适、省心、经济,把你的日常出行照顾得无微不至。而速腾,则像一个有追求但有点小脾气的青年才俊,动力更强,形象更稳重,但在细节和舒适性上,却牺牲了一些东西。小李最后总结:“如果我是为了激情驾驶,为了那点虚无缥缈的‘德系’光环,我可能会选速腾。但我是普通人,我要的是每天开得舒心,家人坐得舒服,钱包不疼,那轩逸,无疑是更明智的选择。”那么问题来了,当你手握13万预算,是选择“移动大沙发”的极致舒适,还是“德系品质”的那份执念?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