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早期的零部件模式和HI模式中扮演零部件和技术供应商的角色,到智选车模式中深度主导产销。2025年9月初,华为正式推出的“HIPlus模式”,对传统合作框架做了一个新实验。
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的主导权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个舒适度,这本来不是技术导向下的真问题,但只有解决了舒适度问题,才能更好实现更高级辅助驾驶的成长。
只有执行力最强的企业,才能最大力度在双方的舒适区把握好度,华为在此时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以下为正文:
据多家媒体消息,华为将于年内推出一种与车企合作的全新模式。
鉴于此前华为在汽车行业影响力日益扩大,业内对华为主导权的讨论热度一直较高,尽管其参与的多个车型品牌都取得了市场成功,但如何界定与华为智驾之间的关系仍是客户考虑的关键。
从今年开始,这一关系可能会出现新变化。
01
三大传统合作模式
此前华为与主机厂的合作,从浅到深可以分为三个模式:零部件供应模式、HI模式(Huawei Inside)和智选车模式。
零部件模式是最基础的合作模式,华为向主机厂提供标准化的智能汽车零部件,如智能驾驶平台(MDC)、鸿蒙座舱系统、激光雷达等,充当供应商角色;主机厂自主集成这些部件,保留品牌和销售主导权,合作深度较浅。
HI模式下,华为为车企提供全栈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解决方案,深度参与产品定义和技术开发,但主机厂仍掌握品牌和销售权。例如阿维塔、极狐等品牌采用此模式,华为派驻工程师团队协助开发。
合作最深入的模式是智选车模式,由华为主导产品定义、设计、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核心环节,主机厂负责生产制造。车型进入华为销售渠道,品牌由华为主导,如问界、智界等品牌。
然而,传统模式均未能完全平衡车企诉求与华为技术优势。
HI模式下,华为的角色更像一个“技术供应商”。车企作为采购方,在开发后期引入华为的标准技术套件(如MDC平台),这种“黑盒式”的线性交付,虽风险低、落地快,却因权责割裂导致协同不足——车企想要的定制化需求难以满足,最终产品往往只是技术的简单堆砌,比如单一ADAS系统的升级,只能实现“1+1=2”的加法式改进,用户体验也常出现割裂感。
与之相反,智选车模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华为以“主导方”的身份,包揽从产品定义到渠道销售的全流程,车企一度被称作被动执行的“代工厂”。尽管这种模式能快速响应市场,依托华为品牌实现销量突破,但代价是大家都在担心主导权问题,不少主流车企一度有所顾虑。
02
全新HI Plus模式
2025年9月,据多方消息,华为将在年内推出全新汽车合作模式,彻底打破此前HI(HuaweiInside)模式与智选车模式的固有框架,构建"车企主导、华为深度嵌入"的协同新范式,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简单而言,HI Plus模式最大的突破在于从产品开发源头重构协作逻辑。与以往在开发中后期介入不同,华为将在工程阶段就深度嵌入,与车企共同完成产品定义、技术协同与生态融合,真正实现从0到1的联合开发。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理解,HI Plus模式重新定义了华为与车企的关系。
即华为不再是单向输出的供应商,也不是全程掌控的主导者,而是与车企平等的“深度共创方”;车企也从被动的采购方或执行方,升级为掌握品牌与销售最终权的“联合主导方”。
于华为而言,主动让出部分主导权,甘做车企“幕后大脑”,也是以退为进的战略选择。
更重要的是,HI Plus模式破解了华为过往合作中的生态瓶颈。智选车模式的内部渠道竞争、HI模式高投入慢回报,而HI Plus通过灵活的分工与兼容的协作机制,既能避免生态内耗,又能推动技术规模化落地以摊薄成本。
在这样的背景下,HI Plus模式其实能让车企与华为的合作达到“1+1>2”的效果。例如,在东风猛士项目中,双方从开发Day0阶段就携手,基于华为的IPD流程与HarmonyOS生态工具链,联合打造电子电气架构,最终实现的不是技术叠加,而是“架构共通+数据共享”的化学融合。
03
提供智能汽车行业的Windows系统
其实,华为从引望开始,就已经在有意识将乾崑智驾体系、鸿蒙座舱等核心能力整合为可定制、可嵌入的"技术乐高库",为车企提供底层定义、节奏规划、生态接入等深度支持。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引望的定位更接近微软或谷歌——在PC时代,惠普、华硕等厂商无需自研系统,只需搭载Windows即可聚焦硬件制造。
如今,车企作为重资产制造业代表,更倾向于依托稳定的软件平台控制成本、保障制造稳定性,而引望则是要跳出以往简单一级供应商(Tier1)的角色,成为连接车企制造能力与智能技术需求的"翻译官"。
在成为造车系统中的Windows系统方面,华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数据。
“数据是壁垒,也是加速器,跑得多才能学得快,这是靠调参无法实现的”,张毅的观点点明了数据在智能汽车竞争中的核心价值。
通过"界"字辈产品与合作车企项目,华为已积累国内最大规模的车端数据流,这些数据持续反哺乾崑智驾算法迭代,形成"数据→算法→体验"的正向循环。
当前节点,华为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进入更多车型,获取更多数据,这无论对引望的持续盈利还是L4的进一步完善都至关重要。
在HI Plus新模式下,车企与华为的数据协同将进一步深化,在继续完善华为技术生态的同时,也积累着充足的数据。
HI Plus模式下,华为留给了业内供应商一个新的思考,即“深度定制”的度应该在哪里。车企品牌调性、用户群体、市场节奏都很重要,而标准化模板也同样不可或缺,这是华为从引望开始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04
尾声
华为汽车合作新模式的推出,不仅是企业自身战略的调整,也给智能汽车产业的供应商一个新的思路。
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的主导权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个舒适度,这本来不是技术导向下的真问题,但只有解决了舒适度问题,才能更好实现更高级辅助驾驶的成长。
只有执行力最强的企业,才能最大力度在双方的舒适区把握好度,华为在此时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