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去年年底,我第一次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市场上出现一堆以租代购的广告,宣传说不用垫高首付,也不用担心车辆贬值,完全是租完就送车或灵活退租。听上去挺诱人,毕竟我身边不少朋友都是用这种模式试水的,自家人还在讲,因为你不用一次性付清,压力会少。
但细细想来,很多问题就像荧光笔划错了一样清楚:不然,为什么退车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两个月我打听了不少,能落到地上的微细节让我觉得,这个软性套路背后暗藏还是挺深的。
比如我朋友的弟弟,去广州租了一辆车,租满一年时,他去明确想退,结果倒拿了一堆理由:你没按时保养、车有划痕、车里有油垢,还说得很官方。还说车辆保养不达标,还要罚款。明明前面还说随时想退都OK,这是不是坑人?他当时一脸懵,你说,到底哪个是真的?合同里就只字未提需完成车辆保养这样的条件,而且这个保养概念,实际上对于车主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估算,相关条款可能会让你在买车时签上一堆看不懂的限制条款。
我翻了下笔记,真想找个合适的话题点。比如我刚才翻了下相册,一张照片是我大哥修车时拍的,他跟我说:这辆车那个底盘,我估算,厂里质量控制差不多相当于靠边站修,还好当初没买‘二手’。(这段先按下不表)很多以租代购的车,无非就是车商利用一套复杂的财务和技术链,制造一种你只需交点钱,就能用车的错觉,但背后隐藏的风险,就像别人给的零工作,不靠谱。
我主动问了一次销售:你们的车,退车很难吧?对方马上笑着说:没问题,你随时想退都可以。只要不超过合同期限。但我心里隐隐觉得,问题可能没这么简单。有些公司在跟我讲车辆余额和估价,其实就是在用砍价的概念叫嚣:这辆车你就算全损了,保险赔的钱,可能还不够你的剩余款。你知道吗?市面上这种赔偿与车辆估价抗衡的案例特别多。
你们的车辆是不是一般都二手改装车辆?我试探问。对方也只说:我们保证车况良好,皆为正规渠道。但我心里还是在猜:那些尾标和牌子不对(比如奔驰E300标成E200),你觉得,是不是在加价和变相抬高车价上面,做了手脚?我相信大部分买家只看得见表面,真正关心的其实是能不能退,能不能折,能不能用。
讲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段先按下不表。对比同档次的国产车,像那个简配,其实未必就是减配那么简单。也许是厂商想保住利润空间,才会在一些细节上削削减;供应链那套玩得挺高明。就像你知道的,一个小部件的供应链调配不畅,就能逼得厂里修个车,时间多长?我猜,差不多能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但那背后,不就是成本控制吗?我还真没细想过,以为就是质检出错之类,实话是供应链哪头出错,会让一辆车等待那么久?(这段你猜为什么我忽略了?我想,可能只是我太惯认为一环扣一环,没意识到还能那么复杂)
我觉得这个以租代购模式,最令人烦的是限制多得让人窒息。比如去年,有个朋友租的新能源车,本来说好可以随时退,转头发现,他只要迟到一天还款,车就会被拖走;合同里还加了个奇怪的限制:不得在边境150公里内行驶,就是为了限制车主边境游。这个细节让人觉得,租车公司想方设法在合同里设置软限制,不给你留充分的逃脱空间。
你会问:这是不是套路一条龙?我觉得,绝大部分公司都懂得怎么引导你签合同——优惠、无压力、无条件,其实都隐藏着陷阱。当你觉得——可以随时退车,突然发现,要退还的车辆保险、车辆残值、甚至剩余剩款——都变成了何止天价的水漂。
我还记得,有人说:这类模式最怕的,就是遇到事故那一波。 他们根本没想过,一旦出个大事故,那真的是全赔不全赔、赔偿难锁定、折旧算得乱七八糟。像李先生的新能源车,开了十天就被追尾了,报废后,保险赔了38万,但租赁公司却坚持要修,扣了他整整10万元的折旧费。你说,这合理吗?我一直觉得一种生活状态,正渐渐变成租车就像买保险一样。但实际上,谁也没保障:没有人会告诉你,出了大事故,租的车和你想象的价钱差异。
最让我疑惑的是——这些租赁公司是不是知道很多用车细节?怎么可能允许自己投资的车辆这么容易被霸王式处理?我估,可能他们自己也知道,车在手,是个流动资金,也是押宝。就是把车辆变成一种移动资产,但归还方式摆得就像买不起房子一样复杂。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我也在想,究竟是谁在推动这些套路普及?官方监管会不会跟不上?还是某些公司利用漏洞在暗中做大?有时候我觉得,汽车这个产业本身,像个庞大的迷宫,到处都是看似规则,实则暗坑。
你会不会也觉得,未来的汽车,变成了像手机一样可以换的套餐?但现实是,背后暗藏的灰色空间比我们想像中大太多。
而我自己,今年准备换车时,最担心的就是——这些套路会变成差不多天经地义的常态。你说,车是不是慢慢变成了租赁公司手中的工具?还是我太悲观了?想象一下,也许哪天,车子都不真正属于你了,就像租手机伴侣一样,随时被叫走,甚至还能(这段没细想过)——租完就送车的真相,或许只是另一个江湖骗局的幻象。
我在想,别说退租,我实在嫌麻烦。这些坑,就像一场我得先学会跪下的游戏,难不难?
已然变成了这样,下一次遇到以租代购,我会不会又掉进另一坑?真正的问题,是:未来的车,真的能还得放心用吗?从这些细节来看,我总觉得——没有那么简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