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2025年开始,这3类汽车会“掉价”严重,大家理性购买

“新车开回家,半年亏八万”——这不是段子,而是2025年车市的真实写照。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汽车降价潮持续发酵,新能源车平均降幅高达13%,部分车型一年贬值率超过40% 。

当技术迭代、政策转向、消费者觉醒三重浪潮叠加,有些车注定会成为“时代的眼泪”。

今天,我们用数据扒开真相,告诉你哪些车买了就亏,哪些车能扛住市场风暴。

一、豪华电动车的“面子陷阱”:BBA光环失效,一年残值腰斩

曾几何时,奔驰、宝马、奥迪(BBA)是身份的象征,但2025年的新能源战场上,这些豪华品牌的电动车正在经历“断崖式贬值”。

比如说,宝马iX3新车指导价39.99万,如今二手车挂牌价跌破23万,残值率仅57% 。

奔驰EQC车主哭诉:“两年亏了20万,二手商说这车电池技术落后,白送充电桩都没人要” 。

奥迪Q2L e-tron续航265公里,比同价位国产车少一半,被网友嘲讽“电动版老头乐” 。

BBA电动车普遍采用“油改电”平台,续航、充电速度被国产车碾压。例如,蔚来ET5搭载150kWh电池包续航超1000公里,而奔驰EQE仅717公里,价格却贵出15万 。

不出意外,2025年开始,这3类汽车会“掉价”严重,大家理性购买-有驾

理想L9全系标配城市NOA智驾,奔驰EQS入门版连自动泊车都要选装,网友调侃:“开BBA电动车像用诺基亚,比亚迪车主都在玩AI代驾了” 。

某第三方平台统计,BBA电动车年均维修成本超1.2万元,是特斯拉的2倍,电池更换费用更高达车价40% ,维修黑洞都不愿意钻。

老油条建议,慎选续航低于600公里、充电功率低于200kW的豪华电动车;

优先考虑搭载全域800V高压平台、激光雷达的车型,如蔚来ET7、小鹏G9

二、低续航增程车:充电焦虑+电池缩水,二手市场“万人嫌”

增程式电动车曾以“无续航焦虑”为卖点,但2025年,纯电续航低于200公里的车型正沦为“工业废铁”。

一起看看血亏现场,2022款理想ONE纯电续航180公里,如今二手价较新车跌去35%,车主吐槽:“每天充电两次,比油车还费钱” ;

某二手车商透露:“收一辆老款增程车,平均压货90天,最后只能亏本甩卖” 。

宁德时代12C超充电池5分钟补能520公里,老款增程车慢充需6小时,网友辣评:“别人尿个尿充满电,你充个电够吃三顿饭” ;

电池衰减暴击,第三方检测显示,低续航增程车使用4年后,电池健康度普遍低于75%,续航缩水至150公里,实际用车成本反超燃油车 ;

据说,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取消低续航增程车绿牌资格,二手车跨省过户难上加难 。

那怎么办呢?

拒绝纯电续航低于300公里、不支持800V快充的增程车;

认准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等新一代技术 。

三、30万以上燃油车:维修贵、油耗高、保值率“跳水三连”

当比亚迪汉EV横扫B级车市场,问界M9把奔驰GLS逼到降价20万,曾经高傲的燃油豪车正在经历“末路狂欢”。

路虎揽胜极光L终端价跌破20万,较指导价腰斩 ;

奥迪A6L经销商裸车价降至28万,仍难敌腾势Z9的订单攻势 ;

某4S店销售坦言:“燃油车库存积压超200天,现在卖一辆亏两辆” 。

欧盟2035年禁售燃油车倒逼转型,中国双积分政策让燃油车生产成本激增30% ;

不出意外,2025年开始,这3类汽车会“掉价”严重,大家理性购买-有驾

以每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燃油车油费1.2万元,同级电动车电费仅2400元,五年差价足够换辆宏光MINI ;

技术全面落后显然可见,燃油车无法OTA升级、智驾水平停留在L1级,而20万级国产车已普及城市领航 。

终极忠告:

非情怀党勿碰3.0T以上大排量燃油车,养护成本堪比养游艇;

紧急抄底可关注即将退市的经典车型,如大众高尔夫、丰田皇冠 。

不出意外,2025年开始,这3类汽车会“掉价”严重,大家理性购买-有驾

四、2025年买车黄金定律:跟技术、跟政策、跟保值率

技术跟新不跟旧:固态电池、4C超充、城市NOA已成标配,落后技术车型一律Pass ;

政策红利优先:紧盯新能源购置税减免、以旧换新补贴,一线城市绿牌政策 ;

保值率硬指标:参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优先选择三年残值率超65%的车型,如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汉EV 。

写在最后:别为过时技术买单,别被品牌溢价收割

2025年的车市,是一场“技术淘汰赛”,更是一场“消费者觉醒运动”。

当比亚迪把高阶智驾打到10万级,当宁德时代让充电比加油更快,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为“旧时代的残党”买单?

记住:买车不是买面子,而是买未来5年的出行体验。拒绝掉价陷阱,拥抱技术革命,才是理性消费的王道。

#央行1万亿元大红包对普通人影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