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官方建议售价57.8万的保时捷Macan,居然在经销商口中能拿到35.8万的价格,也就是六折不到的折扣,真是让人震惊。以前提到保时捷,那可是富豪们的标配,开着帕拉梅拉,停在写字楼门口,气派十足。
现在倒是直接贴出清仓甩卖的海报在4S店门口,路过的年轻人都忍不住多看几眼:这还是真正的保时捷吗?
答案就在10月24日那份财报里头,数字看的让人直摇头:第三季度一季亏了9.6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大概80亿;前三个季度的利润跟去年比猛跌了99%,只剩下4000万欧元而已。
这次的财报可以说是保时捷上市以来最不理想的表现了,也是首次在一个季度遇到这么大的挫折。
保时捷自己说,这是个战略调整,加上市场不好打,但那些看得明白的人都知道,最狠的一刀,实际上是中国市场那一刀。
没料到吧,全球最大的奢华车市场,竟成了它的滑坡舞台。过去带动保时捷盈利的,不光是那光彩耀眼的911,更多还是卡宴和Macan这两款SUV,稳稳当当的利润来源。
如今,国产新兴品牌直截了当地逼得那些奶牛变得紧张。二十多万的国产电动车,百公里加速表现竟然超越了百万级的保时捷;理想、问界、蔚来更是出其不意,售价仅一半,却提供了更宽敞的空间、更智能的车载系统,舒适性也差不了多少。
之前我在试驾会遇到个老卡宴车主,他换了问界M9之后,一边拍大腿一边说:以前觉得开保时捷挺有面子,可现在发现语音控制能解放双手,自动泊车又省心,这才是真香啊。
消费者可不是傻的,用一样的钱买更好的体验,谁都懂,要么不选,要么就是盯着那个牌子看个不停。
2024年5月那次史上最大规模的逼宫,就是这么来的。有些经销商反映,当时库存周转天数都到了120天,差不多是行业警戒线的三倍,不少门店靠金融业务来填补亏空。
更糟糕的是,保值率一下子崩得厉害。2021年刚上市的时候,帕拉梅拉的价格还在150万左右,现在二手车才60多万。豪华车的升值潜力没了,跟普通车的区别也就剩个标志而已。中国市场的外部压力还没缓过来,电动化带来的内部问题又爆发了。
保时捷早就喊出个口号,要到2030年纯电车型占比超过80%,结果呢?雷声大,雨点小,骨子里还没舍得放下燃油车的那份傲气。
去年刚推出的纯电Macan,起价在72.8万左右,而新款Taycan更是涨到103.8万。他们以为把燃油车的价格照搬到电动车上,就能维持豪华的形象,可实际上,电动车看重的不是品牌光环,而是技术和体验。
市场用脚投票,到了2025年前三季度,它的纯电动车占比才23%,远远没达到当初的预想。
今年九月,不得不紧急调整策略:推迟了纯电动车的上市时间,燃油车的寿命也被延长了,也不再自己生产电池。这一连串操作花掉了27亿欧元,全年预计要花掉31亿,钱投出去了,可电动化的发展却越走越偏了。
内忧外患还没完,美方的关税又狠狠地搞了一把。保时捷没在美国设厂,全部靠进口,前九个月光关税就多花了3亿欧元,全年估计损失得有7亿。
想涨价来转嫁成本?可现在车卖得不咋地,一提价反而没人买,真是越陷越深。被逼到绝路的保时捷总算开始想办法:打算裁掉差不多4000个岗位,在上海建立研发基地,专门研发本土化的车载系统。
它那引以为傲的性能,如今被国产电动车的技术狠狠压制;在年轻人心中,豪华的光环也不那么吸引人了,靠裁员和降价来应急,根本没触及到根本的问题。
其实,这事儿并不只是保时捷一家的难题,像宝马、奔驰在电动化方面也摔过跟头,问题都差不多:就是放不下百年品牌那份架子,觉得豪华的定义不能变,结果就这么卡住了。
从六折大甩卖到亏损80亿,保时捷这事儿提醒咱们,百年老牌车企得跟上时代了,否则就得吃亏。
要敢放下面子,向国产新势力学习用户的想法,把钱投在车载科技和智能驾驶上,才有希望活得更久点儿。如果还沉迷在过去的光辉里,下一次被甩出赛道的,就是自己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