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咱们国家的汽车市场真是越来越热闹,特别是新能源车这一块,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在众多品牌里,比亚迪绝对算得上是风头正劲的一个。
从“王朝”系列的秦、唐、宋、元,到“海洋”系列的海豚、海鸥,比亚迪推出的车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
不过,要说在比亚e迪这么多车里,哪一款车能单凭长相就让大多数人眼前一亮,觉得“这车真漂亮”,那估计很多人都会把票投给比亚迪海豹。
这台车一出来,确实吸引了不少眼球,但问题也跟着来了:这台看起来这么运动、这么时髦的“海豹”,到底只是个样子货,还是说它真有两把刷子,是个名副其实的“深海猎手”呢?
今天咱们就把它从里到外好好聊个透彻,看看它到底值不值得大家为它的颜值买单。
首先,咱们不能免俗,还是得从它的外观说起。
海豹这车的外形设计,可以说是比亚迪这些年设计水平进步的一个缩影。
自从请来了前奥迪的设计大师沃尔夫冈·艾格之后,比亚迪车型的设计感确实是肉眼可见地提升。
到了海豹这里,所谓的“海洋美学”设计理念算是被彻底玩明白了。
你站在车头看,整个车身姿态非常低趴,有一种向前俯冲的感觉,就好像一只正在水里蓄力准备捕食的海豹,动感十足。
那两个C字形的大灯,官方给起了个名叫“飞梭”,点亮之后非常有神,晚上在车流里一眼就能认出来。
再看车身侧面,线条非常流畅简洁,没有乱七八糟的腰线,从车头到车尾一笔带过,配合上那个很漂亮的溜背造型,把运动的氛围感营造得特别到位。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它,会觉得有点保时捷Taycan的影子,这确实说明了它的设计是成功的,因为它看齐的是顶级标杆。
但仔细看,海豹又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是一种更内敛、更符合东方审美的动感。
它不像有些车,非要把各种夸张的线条、风刀都堆在身上,生怕别人不知道它性能好,海豹的美是一种“我很强,但我很低调”的自信。
当然,光长得好看是远远不够的,车毕竟是用来开的。
坐进车里,把车开起来,你才能真正体会到海豹的核心魅力,这也是它和很多同价位家用电动车拉开差距的地方。
很多人都说开车要“人车合一”,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在海豹身上,这种感觉来得特别快。
这背后最大的功臣,就是比亚迪的当家技术之一——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这个技术说白了,就是改变了过去造电动车的方式。
以前的电动车,车身是车身,电池是一个大盒子,像书包一样挂在车底盘下面。
而CTB技术,是直接把电池包的上盖当成了车厢的地板,让电池和整个车身骨架彻底融合成了一个整体。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盖房子,以前是先打好地基,再在上面盖房子;现在是把地基和房子的一楼直接浇筑成了一体,那坚固程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这么做带来的好处是全方位的。
首先就是车身刚性变得极强。
根据官方数据,海豹的车身扭转刚度达到了4万牛·米/度以上,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不少百万级别的豪华运动轿车。
车身刚性强有什么用呢?
简单说,就是车身不容易变形。
当你在高速过弯或者紧急变线的时候,车身会非常干脆利落,不会有多余的晃动和扭曲,给驾驶者的感觉就是这车特别“整”,特别有信心。
其次,由于电池这个最重的部件完全融入了底盘,整台车的重心变得非常低,就像个不倒翁一样,稳稳地趴在地上。
所以,当你驾驶海豹时,右脚轻轻一点,动力瞬间就到,没有任何迟疑,同时底盘又稳如泰山,那种贴地飞行的感觉会让你上瘾。
这种迅猛而又可控的驾驶体验,在二十多万这个价位的车型里,确实是相当难得的。
CTB技术不仅提升了驾驶乐趣,也实实在在地改善了乘坐体验。
因为它把电池包和地板合二为一,整个底盘的厚度就变薄了,这直接为车内,特别是后排,争取到了宝贵的垂直空间。
相信不少坐过一些电动车后排的朋友都有过抱怨,感觉像是坐在一个小板凳上,脚底下高,大腿悬空,坐久了特别难受。
这就是因为底下的电池包太厚,挤占了车厢空间。
而在海豹上,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后排乘客的脚可以很自然地放平,坐垫也能给大腿提供足够的支撑,长途旅行的舒适性大大提升。
这一点,让它在保持运动特性的同时,也很好地兼顾了家庭用车的实际需求。
说到家用和性能,动力和续航是绕不开的话题。
海豹提供了多种动力选择,能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
如果你平时主要是在城市里开,偶尔上高速,那么标准续航的后驱版就完全足够了,百公里加速7.5秒,在市区里等红绿灯,绝对能让你成为第一个冲出去的。
如果你对动力有更高一点的要求,长续航后驱版是个非常均衡的选择,百公里加速5.9秒,动力储备已经相当充裕,日常超车游刃有余。
而对于那些追求极致加速快感的性能爱好者,四驱性能版就是一台不折不扣的“性能猛兽”。
前后双电机加持,3.8秒就能从静止加速到一百公里每小时。
这个速度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你一脚电门踩到底,身体会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死死地按在座椅上,大脑还没完全反应过来,车已经像子弹一样发射出去了。
在高速上,超车变成了一件极其简单和安全的事情,极大地增强了驾驶信心。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续航,官方公布的CLTC工况续航里程最高能到700公里,但我们都知道,实际使用中肯定是要打折扣的。
综合大量真实车主的反馈来看,在气候宜人的春秋季节,不开空调,路况比较好的情况下,长续航版本的实际续航跑个五百多公里是比较靠谱的。
而到了寒冷的冬天,开上暖风后,电耗会明显上升,续航里程打个六到七折也属于正常现象,这也是目前所有电动车都面临的共同问题。
好在比亚迪的充电速度还算可以,在快充桩上,从30%充到80%的电量,大概也就是一顿饭的功夫,基本上能够满足大部分长途出行的需求,缓解里程焦虑。
当然,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车,海豹也一样。
在享受它突出优点的同时,我们也得看到它在一些细节上还有进步的空间。
比如,一些比较细心的车主发现,车辆的前机盖两侧缝隙可能存在不够均匀的情况,或者车内一些塑料件的接缝处理得还不够平整。
中控台的杯架设计也受到了一些吐槽,如果放一个高一点的保温杯,就有可能挡住前面的空调控制按键,用起来不太顺手。
还有,在高速行驶时,A柱附近能听到一些风噪声,方向盘在某些特定角度下可能会有轻微的异响。
这些都属于一些装配工艺和细节设计上的小瑕疵,虽然不影响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但对于追求完美的消费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美中不足。
此外,在智能化体验方面,那块可以旋转的中控大屏是比亚迪的特色,功能也很丰富,但车机系统偶尔会出现反应慢半拍的情况,语音助手的智能程度和反应速度,相比目前一些头部新势力品牌,也还有一定的差距。
它的辅助驾驶系统,属于比较基础实用的类型,在高速公路上巡航能帮你分担不少压力,但在复杂的城市道路,表现就相对保守了,还不能让人完全放心地交给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