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款新车入市,增程迎来技术迭代期,20万内不再害怕插混,市场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说实话,我刚翻了下笔记,10月乘联会一公布数据,我有点愣:增程车竟然连续5个月市场份额下降了。这对理想汽车来说算是个警示信号,毕竟它一直是增程市场的王者,但销量五连跌,说明增程车的黄金期似乎没那么长了。可是你看这阵势,16款新增程车扎堆上市,奇瑞风云T11、极狐阿尔法T5、智己LS6这些名字像是刷屏似的。为啥销售不好了,还一堆厂商争先恐后投放呢?这让我有点费解,你们说是不是有啥幕后的技术变革吸引着他们?

根据跟几位研发人员聊下来,这事儿其实挺好理解。增程技术的迭代正处在一个关键期,既不是普及后的瓶颈期,也不是刚起步的摸索期,而是技术爆发期。大家一直盯着电机、电驱、软件算法和轻量化这些细节来拼。就拿这电机来说,像小鹏X9增程版用的华为DriveONE P1,听销售那边的朋友说,这套系统可以让车辆150公里时速上坡不掉电,这功率密度比行业普遍高出10%。能力上的提升让发电器不仅大,还能持续稳定工作,这直接解决了之前增程车爬坡油耗高、续航衰减快的问题。想当年,纯电刚出来火爆时,插混紧跟不上,这波技术迭代周期就像个来回摆动的钟摆,现在增程版可能正是第二拨。你有没有想过,这还是不是纯技术的问题,还是车企的策略胜负手?

16款新车入市,增程迎来技术迭代期,20万内不再害怕插混,市场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有驾

讲到这个,实操上,增程车和插混比起来,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成本结构和续航设计上。比如说,比亚迪秦PLUS明面上15.8度电的电池容量,WLTC续航百公里左右,7.98万元起步,价格优势明显;但增程车,如果20万以内想做,电池容量至少得上20度,成本蹭蹭上升,一个隐形陷阱就是,车身得大点,电池得多点,不然发电器再先进也撑不起车身动力需求。你说这是不是一矛盾?不光成本高,还得硬撑性能。奇瑞风云X3L就是个典型案例,电池容量比秦PLUS大,纯电续航却少,得靠1.5T涡轮增压的增程器帮忙,这玩意儿油耗那得怎么控制才好?唉,这个问题我刚开始没太琢磨透,觉得增程没那么难,因为旧技术就够用了。后面看了小鹏X9和问界M9的对比,2.75吨车、6.4L/100km馈电油耗,居然和2.65吨带四驱的问界M9差不多,这让我意识到其实靠算法优化和电机革新,增程已经有了实质提升的可能。

16款新车入市,增程迎来技术迭代期,20万内不再害怕插混,市场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有驾

话又说回来,增程车型在20万以下的市场里,还是相当急眼的。你看零跑C16,月销量破了5000辆,成了这个区间里的小霸王。而那些像理想L系列、问界M系列,价格都在20万之上,长度4.9米起步,打法是平替豪华SUV,对标奥迪Q5L、宝马X3这就真的不一样的逻辑。你可能会问,20万以下的消费者到底图啥?理性?实用?还是换车频率高?个人觉得,二手车保值率才是关键。比如说,我粗略算过,20万级插混的保值率比相同价格的增程车高5%-8%不等,这也就是说,买到手之后三年内多砸2-3万,这个真金白银的差距,堵死了部分消费者的心。

说到价格,我真有点想吐槽最近小鹏系的增程定价策略,你看他们把增程版的X9和纯电版拉开不是太大差距,甚至增程版配置还更豪华。这种打价格战+配置战的组合拳,没点心理阴影面积都难。销售说,小鹏这个策略很大概率是为了抢市场份额,因为纯电版销量疲软,这套操作更像是用拳头告诉客户,你别找插混,增程才是王道。我倒是好奇,技术做到这个层面,消费者到底买账不?毕竟8秒破百的速度,跑车爱好者肯定不买,日常代步够用,但智能辅助和续航,究竟能否撑住买理想的心呢?

跑题下,我昨天和朋友说起这事情,他爆料自己修车的师傅最近也挺看好增程,说维修成本上,比纯电分分钟省钱,尤其是电池包不用那么大,出问题的概率下降,这帮厂家钱还能省点。但你说这话对不对,我斟酌了半天,毕竟电机和发电机是个高精尖器件,小故障可能维修费用相当高,不确定的样本太少,我只能说人家理论上讲有理,但实际还得看后续市场表现。

16款新车入市,增程迎来技术迭代期,20万内不再害怕插混,市场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有驾

还有个细节,我翻了下极狐阿尔法T5的增程版售价,13.18万元的顶配,这价格抢得够狠。深刻感觉这个市场真是拼刀枪棍棒,每个品牌都想用价格和技术创新打造护城河,就是怕被甩掉。这是否意味着20万以下的增程市场,在未来两年,会被越来越多的小品牌通过补贴和技术迭代攻破?你觉得未来售价10万以内的增程车是不是不遥远了?

16款新车入市,增程迎来技术迭代期,20万内不再害怕插混,市场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有驾

说了咋就不讲电池制造壁垒呢?现在增程车最头痛的还是动力电池,宁德时代、比亚迪弗迪这几家寥寥无几头部厂商掌握核心技术,其它车企基本靠外采。想自研的,除了比亚迪,绝大多数纯属梦想。相比智能驾驶软件灵活迭代,电池技术这条路更像是练武功没法练快,短时间内想超越几乎不可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增程车依靠大电池提升续航,有些则压缩电池靠软件算法,以及一堆硬件微调来提升效率——毕竟电池成本占比不降,价格死活都下不来。

不过我没细想过,未来增程技术如果能搭载固态电池或者超高能量密度电池,会不会突然变成纯电的强劲竞争者?这波技术飞跃如果真的实现,那市场格局会不会连纯电和插混都玩不转,直接被增程断档?

暂且打住,话说你周围的朋友买车还会考虑增程吗?还是说大家都直奔纯电去?其实从体验角度看,谁不想既省油又能跑远,别告诉我大家只盯着续航数字,那是看脑补的,也得看实际用车感受。你身边有没有增程用户?他们的反馈到底咋样?

16款新车入市,增程迎来技术迭代期,20万内不再害怕插混,市场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有驾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