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创始人张雪告别凯越(Kove),携新品牌张雪机车(ZX moto)踏上全新创业之路后,凯越的后续发展便一直牵动着行业目光。事实也正如不少人预判的那样:素有“行业实干家”之称的张雪在新赛道依旧保持高频创新,持续迭代新车型与动力总成;而凯越则选择沉下心来深耕自身优势,在既有基础上稳步夯实品牌发展根基。
回归品牌运营本身,凯越以轻量化车型打响名号的企业,不仅明确了后续产品矩阵的核心方向,更完成了针对性的产品线升级:除了推出800X车型的19英寸轮圈衍生款,还新增了专业耐力车、350cc级运动款以及一款巡航车型。对于凯越而言,这些布局既立足已有的技术沉淀,又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将技术储备稳步转化为商业竞争力,无疑是兼顾稳健与突破的务实选择。
凯越800X
中国市场的“ADV车型大战”
凯越在米兰车展上的真正的惊喜来自一款未提前官宣的车型,凯越把品牌基因在它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款中排量双缸跨界车型,直指欧洲市场。该车计划2026年推出,最终量产版排量将提升至600cc以上,命名为675X;而此次展会上亮相的625X,实际排量为581cc。
这款车型的技术配置低于800X,更偏向公路巡航定位,直接切入由贝纳利TRK 702、无极DS 625X、春风700MT、摩托莫里尼(Moto Morini)X-Cape 700等车型主导的细分市场。它延续了凯越标志性的“轻量化+越野基因”,并搭载了大型旗舰车型才有的科技配置,毫米波雷达与半主动后悬挂。
凯越625X就此拉高了该级别的配置门槛,堪称“小型旗舰座驾”。此前仅有宝马在F800/F900系列中提供半主动单筒后悬挂(由采埃孚萨克斯/ZF Sachs供应)作为选装,但不仅售价高出不少,功能也更为单一;而凯越这款车型还支持座椅高度调节。




扎实的机械素质与丰富的电子配置
但像凯越以往的车型一样,这款车的核心实力毫不逊色。625X搭载的是隆鑫提供的KEL600发动机,与无极DS 625X所用是同台发动机。这是一款并列双缸水冷发动机,曲轴相位角180°,采用适度超方缸设计,缸径与行程为76x64毫米。

该车采用拉线式节气门(非电子节气门/RBW),因此未配备快速换挡功能,但提供两种骑行模式与基础版牵引力控制系统(TC);发动机控制单元(ECU)来自博世(Bosch),确保了动力输出的可靠性。经专属调校后,该发动机在8500转/分时可输出61马力,7000转/分时峰值扭矩达57牛·米。目前尚未明确最终版675X将搭载凯越自主研发的发动机,还是隆鑫该动力单元的升级版本。

机械结构方面,该车采用钢管车架,发动机部分承担承重功能;配备19英寸前轮与17英寸后轮,前制动为台科(Taisko)双盘制动系统;悬挂系统采用“混合配置”,前叉为KYB倒立式全可调前叉,后悬挂为带连杆的半主动单筒减震(供应商未公布,推测可能为KYB)。前后悬挂行程分别为180毫米与230毫米,在同级别中表现亮眼,其他国产品牌同类型车型的悬挂行程多在150毫米左右,即便是配置较高的无极DS 625X,前后悬挂行程也未超过174毫米。

凯越推出这款偏向旅游定位的跨界ADV车型,其离地间隙仍超过200毫米;座椅高度保持820毫米,借助半主动后悬挂还可降低数厘米。整备质量控制在218公斤,油箱容积为21升,干重约200公斤。

1495毫米的轴距设计让该车双人骑行也十分舒适,同时搭载了堪比大型旅行车(GT)的丰富配置:毫米波雷达、加热手把与加热座椅、大尺寸TFT仪表、护手、可动态调节风挡、油箱储物格,以及两个12V电源接口与一个USB-C接口;展车还配备了标志性的三箱套件。


我们后续还需等待其公布最终配置与价格,毫无疑问,凯越在中排量跨界ADV车型这一“池塘”中投入了一颗重磅“石子”,必将搅动该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