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了解过一个关于皖车出海的故事?或者说,你有没有想过,安徽这片土地上有一天也能诞生一批在全球市场熠熠生辉的汽车品牌呢?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正在发生的事。今天上午,“徽动全球 皖车出海”对接交流活动在合肥拉开了帷幕,虽然我没亲身到现场感受,但朋友发来的照片和信息,让我看到了一场充满希望的“大戏”。
现场里到底啥样?集结的不仅有奇瑞、江淮这样的安徽汽车行业“大腕”,还来了来自西班牙、摩洛哥、泰国等多国的海外园区代表。大会还特地安排了现场对接环节,原来国内近百家汽车企业都来了,为了未来在全球市场上试一试力量,大家组团商量对策。这场活动和一般的“交流会”可不一样,干货满满,既有国际化视野,又有对本地实际的深度思考。
说实话,这几年听到“汽车出海”,多少会有点复杂的感觉,毕竟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不是有产品就能走出去。企业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次活动就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野:不是谁都单枪匹马,更多的是讲抱团合作。就像大会说明的那样,要“统筹两种资源”,这可是关键,换句话说,就是既要扎根国内这片厚土,同时又得有眼光放远,瞄准全球市场,让资源、技术和市场更高效地流动起来。
奇瑞集团的董事长尹同跃在活动现场讲到安徽汽车产业的海外布局,内容挺实在。他提到,为了应对国际竞争,安徽车企现在不仅仅打造过硬的产品,更开始注重品牌影响力,这是赢得国际市场的重中之重。人家不仅要卖东西,还要卖感觉,要让外国市场也认可皖车是值得信任的品牌。这个观点听起来简单,但背后可是全行业上下有百家企业一起努力的成果。
现场,不止中国企业在搭台,国外投资园区的发言也颇有信息量,比如西班牙、摩洛哥代表重点推介如何帮助安徽车企在海外扎根,那语气吧,热烈又真诚,尤其是摩洛哥嘉宾的一句:“安徽车过去了,不只是卖车,更是打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合作大门。”这段话让我特有感触,他们能看到这种前景,也说明皖车的国际化战略确实开始发挥它的效应。
不过吧,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汽车出海中的一些难点,比如资源对接、合作机制、甚至文化上的落差。这不是一个可以撒钱就解决的“买卖”,是牵扯到多方配合的复杂工程。安徽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挑战,这次活动说白了就是一个尝试,筹划更好的跨境产业链布局,可以说是下了一盘大棋。
另说个可能让你意想不到的小细节。活动中展示了一些过去两年里皖车走出的海外业务,安徽的新能源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搞了一个挺特别的试验基地,研究低温条件下电动车的性能。这个事特别有意思,很多人都以为新能源电动车是个别国家的专利,但实际上,安徽新能源领域走得很快,比如奇瑞、国轩高科这样的企业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不可忽视的玩家。
其实呢,仔细还真是有点让人“刻骨名心”的时刻。可能你不会即时感受到这些商业交流的实际影响,但如果你换一个角度今天安徽的车企正在一步步打开国际市场,以后或许世界各地的街头,都会看到这些来自“皖”的车。这不光是企业的奔头,也是我们每一个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值得期待的事。
回想起会议大家强调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合作,让我想起家里那些老汽车厂的故事。小时候,我爸曾在一个小型汽车配件厂上班,那时候还做着出口的梦。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安徽真走到了这一步。我们经常说要用事实说话,那今天的大会告诉我们一个信号:掌握技术、资源和品牌,才能在全球舞台上站住脚,就是这样的努力,才让“中国制造”越来越能抬起头,尤其是咱安徽这个制造强省,进击的姿态非常得劲。
假如你问我最期待什么,我想说,这次大会的关键应该是搭建好平台,后续能让产业链之间没那么“孤军奋战”。安徽开放的大门已经敞开了,这次皖车出海的提法也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说不定哪一天,当你在国外遇见一辆车,它的车标上刻着皖字的影子,你会感到格外自豪吧,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