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十万块左右的SUV,开起来油耗就五升多,又有屁股热、座椅按摩这些新鲜玩意儿,这事搁几年前,你跟谁讲都觉得是天方夜谭。可如今,长安第四代CS55PLUS就这么“横”空出世了,摆明了要干点大事。不过,新车再怎么牛,大家心里头其实都有个疑问:国产车这几年变样了,但到底变得有多靠谱?十万块的SUV就能给你天上有地下无的享受,这到底是良心,还是套路深?
想想2017年第一代CS55上市,八年时间四次大换血,光听数字就够让人琢磨:一款车究竟得有多惊世骇俗,才能这么频繁升级?是市场逼出来的,还是厂商自己的“内卷”新高度?其实答案很简单——用户的心比海底针还难琢磨,今天想省油,明天想智能,大后天还得考虑舒坦,谁也不愿意“将就”日子过下去。车企在这条路上,只有比谁跑得快、卷得狠,才能留得住人。
第四代CS55PLUS这回玩得就挺花。无边界前格栅,谁看着不觉得新鲜?再加上贯穿式LED灯带,19寸轮毂,这“颜值”派头确实比老款硬多了。以前买SUV还讲究点“质朴踏实”,现在倒好,没点高级感,根本没人正眼瞧。车还得越大越带劲,四米五多的车长、两米六多的轴距,说白了就是要让你家里的娃、老的、小的都挤得下,还能装点沙发、小电冰箱啥的。
可是光好看又能当饭吃?现在老百姓买车,究竟图的是什么?我觉得这事啊,得问问自己的腰包,再摸摸心脏。十万块出头,市面上选项其实挺多,什么日系、美系、德系一溜排开,你要说哪个车一点问题没有,恐怕连厂家的售后小哥都不信。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国产车为啥比合资便宜?一是起步晚,得拼命追;二是没有名气作保,就得靠实力“砸价”拉人。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其实还是这车油耗。真不是夸张,现在动不动就在宣传节能减排,环保新国标在那杵着,油贵车多,普通人每个月加油就能加出一肚子火。5.2L每百公里,这么省,能靠嘴说出来?也不用特意辩谁说得真谁说得假,一个事实搁那——你真开个山东到杭州,算下来百十来块钱油费,比老头乐都高不了几口饭钱。可这里边究竟藏没藏“玄学”?工信部老早被网友吐槽过——油耗数据往往有点“理想”。真到了路上,高峰堵车、空调一开、后备厢一塞满,实际能不能打到5.2升,还得看自己脚下有多轻。也许某些车主能开出这种成绩,多数人还是得把心放平,省是肯定省,但别太糟蹋厂家的好意,也别指望车“喝风”就能跑。
再瞅瞅里面那些智能配置,14.6英寸大屏扎眼,大模型语音系统号称懂你心事,再复杂的导航指令、再奇葩的语音对话,它都能顺着你的意思回答。现在搞智能驾驶,也不再是花架子,车道保持、大车避让、拨杆变道这点小把戏都统统摆上台。可问题来了,这么多高科技,买完真用得上吗?大多数人其实开车就是上下班、购物、接娃,不是F1赛车手,也不是无人驾驶科研员。科技这东西,买的时候很心动,但用久了,能用到几样?就比如车内按摩座椅,刚按下去时只觉新鲜,按上半年就变成“花活儿”,最后路边烧烤摊吃串都想不起原来自己还能在车里享受“按摩”。
其实,我常常在想,国产车这些年的劲头到底是哪冒出来的?是被合资车榨了太多年,终于轮到自己扬眉吐气一回?还是厂家们瞅见国人消费心理的转变,见缝插针投其所好?这些年,咱们都熟悉了一句话:买车看三件事——“安全省油好开”,现在又多了俩字“舒服”。安全有了结构加固,各种气囊,“十万级”安全能做到哪算哪;油耗有了新技术加持,打得合资一愣一愣的;“好开”咱就不说了,谁家新车还不是电子助力、自动挡、花里胡哨一大堆。
可为什么“舒服”成了新卖点?首当其冲的,是当代人对“车=家”的新认知。大伙不单是把车当代步工具,居然当成了“第二客厅”、“流动卧室”。冬天屁股热,夏天背椅吹,副驾还能一键躺平、按摩通风。厂家要是不内卷,把这些卖点送出来,真怕半年销量就得垫底。还有那什么底盘透明视角、全景影像,甚至记录仪都标配了,真怕买车的人关键时刻掉链子,花钱还不如买台滴滴专车拉倒。
那厂商这一轮猛卷,拼命加码,胆战心惊地凑配置,到底能不能“买单”?这得看三种人——第一种,务实型用户,眼里只有性价比,看到这油耗、配置直呼值了,立马掏钱买单;第二种,喜欢尝鲜的主儿,要的就是跟别人不一样,恨不得新车上市的头一天就开到手里,朋友圈装逼;第三种,犹豫派,心里老琢磨这东西靠不靠谱、几年贬值多少、以后质保会不会掉链子。厂家这么拼命,至少能把前两伙人抓住,打得合资车一个措手不及。
你要说国产车都“良心”,我其实并不完全认同。羊毛出在羊身上你得信,车价低也意味着部分地方该省还是省。比如用料、品控、售后体系……没人能保证一分钱一分货。有些“新功能”可能下代就升级成残次品或直接砍掉,毕竟厂家也会算账。但总体说,这局面跟几年前已经判若两车。那会儿国产车“掉漆、异响、自燃”成段子,如今你再吐槽,说实话路人都得鄙视你一句“老黄历”。这就是进步,虽然难免有遗憾,但确实看得到真心和红利收获。
全国车市大变天已经不是新闻,买车人越来越精,敢卷配置的厂家才有饭吃。“再等等,看下次升级”,这种声音已经成了普遍心理。可生活学会“及时行乐”也没错,毕竟技术升级永无止境,等到天荒地老不一定更划算。不如问问自己,你的钱包是真瘪,还是怕吃亏?奋斗多年,就该被好好对待一回,有按摩就按一按,有大屏就用一用,把省下来的油钱请亲人吃顿好饭,这比啥“体验升级”都实在。
结尾处,我还是想抛个问题:国产车真正“卷赢”之后,你下次换车还会再选合资吗?还是说,卷完配置卷价格,轮到质量和品牌感,才是真正的战场?买车毕竟不是买衣服,穿脏了再换。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所以,看热闹不如入局尝一尝,等你开上一年半载,到底是不是“值回票价”,心里自然有杆秤。这就是中国消费者,老老实实买车,悄无声息倒逼着整个行业往前走。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