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双十一预热一开场,汽车圈就被一条消息点燃:广汽、宁德时代和京东三家跨界巨头联手,推出一款主打“换电”的平民纯电新车,官宣将于11月9日在京东平台独家开售。 听起来像是电动汽车行业的一次“补能大突围”。你会好奇:6.98万的起步价,真能把换电普及到乡镇市场吗? 这款车的来头不小。
广汽把自家埃安UT平台改造为换电版本,轴距接近B级车标准(官方给出2750mm),车身用料强调安全(宣称高强度钢占比达71%),动力端写了一个吸睛数据——厂方给出的破百加速为3.3秒。 宁德时代则把“巧克力式”电池包拿出来当招牌:单块容量标注171kWh,支持1到3块自由搭配,续航可在400到600公里区间切换。
更重要的是,厂方宣称这种电池包能实现品牌间通换,换电流程被压缩到约3分钟,号称比给燃油车加油还快。 京东的定位打法也耐人寻味。
背靠6亿用户的流量和海量消费画像,京东把“低门槛+省心用车”做成了商品。 起售价6.98万配合车电分离,首付成本直接被拉低约3万元。
电池按月租金模式运行,月付大约800元,被宣传为比家庭充电成本更划算,网约车司机的回本周期据称能从18个月缩短到约12个月。 购买流程里还加入“定制菜单”体验,用户可以像选手机配件一样,挑选车衣、拓展包或保养套餐。
售后则靠2000家自建“检测换电一体站”和4万家合作网点打通,甚至承诺“7天无理由退车”,把消费信任感放大。 把这些动作串联起来,就不难看出这不是一场单一车型的推销。
三方各取所长,构建的是一个换电生态圈。 宁德时代借此推进换电标准化和规模化;广汽用既有产能快速把车型变成可换电的产品;京东则把零售与服务闭环往前搬,企图把“买车-用车-养车”整个链路留在自己手里。
政策面也在助推这波潮流。 工信部等多部门已有相关文件支持换电站向更广区域拓展,换电站“乡镇覆盖”的口号正在变成落地行动。
市场反应火热。 京东端的预热页面上线后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定制,首周订单快速攀升,很多买家是首次购车的年轻家庭或网约车司机。
有人调侃这是“县城中产的新宠”。这种声量和成交,既反映了价格敏感用户的期待,也说明换电模式在现实场景中的吸引力不容小觑。 有两点值得反复琢磨。
其一,换电能不能真正跨品牌、跨车型跑通?技术和标准的兼容是关键。 其二,长期成本是否真的比家庭充电更低?这牵涉到电池租金、换电频次和站点运营效率。
政策窗口和企业快速扩张会给模式更多成长空间,但最终能否常态化普及,还要看用户真实用车体验和后端服务的稳健性。 这场由三家巨头共同推动的换电试水,可能只是电动出行变局的第一步。
它把“可负担、补能快、服务全”这三把诉求捆在一起,试图把新能源从科技话题变成日常工具。 你怎么看?换电真的会成为下一个主流补能方案,还是更多只是短期爆点?欢迎在评论里说说你的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