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员工收入降、车滞销,烧烤店老板谈本地

串烟里的城与车:一汽的温度与长春的脉搏

九月末的长春傍晚,烤串摊的烟火气裹着微凉的风漫开。朋友老周抿了口啤酒,指尖在手机上划着工资条的截图:“三年前旺季能拿一万二,这月刚发五千八。” 铁签上的五花肉滋滋冒油,他的声音却没了往日的底气。不远处的停车场里,几辆贴着 “待售” 标签的新车落了层薄灰,那是他所在的一汽厂区近期最常见的景象。

这并非个例。2024 年一汽集团销量同比下降 7%,合资板块的下滑尤为明显,曾经撑起销量半壁江山的燃油车型,如今在新能源浪潮下渐显疲态。对老周这样的一线员工来说,收入的变化比财报数据更直接 —— 奖金取消、绩效缩水,从 “高薪群体” 到 “勉强够用”,不过短短几年。这种变化像投入水面的石子,在长春这座城市里荡开层层涟漪。

“你信不?这城里三分之一的人都靠一汽吃饭。” 烧烤店王老板往烤炉上撒着孜然,语气里带着熟稔的笃定。他的话并非夸张,数据早已给出答案:一汽 2024 年营收超 5500 亿元,占长春工业产值的 62%,而汽车产业整体占全市 GDP 的 58%,其中一汽贡献了 95% 以上。从上游的零部件厂商到下游的维修门店,从物流司机到周边商超,一张以一汽为核心的生存网络早已织就。

一汽员工收入降、车滞销,烧烤店老板谈本地-有驾

王老板的烤串摊开了十五年,最清楚这城市的消费密码。“当年沃尔玛来的时候多气派?最后还是干不过欧亚。” 他记得前些年每到节假日前,欧亚商场里满是拿着一汽购物卡的消费者,那些印着企业标识的卡片,撑起了无数商户的生意。如今他明显感觉到变化:晚上八点后的客流少了,点生蚝的老主顾开始换成烤青菜,连隔壁小卖部的高档烟酒都卖得慢了。

这种变化背后,是一个庞大产业的艰难转身。一汽的 2024 年成绩单里,既有红旗新能源车型 43.7% 的同比增长,也有奔腾品牌新能源渗透率过半的惊喜,但合资板块新能源产品的滞后,让转型之路显得格外沉重。就像老周说的,车间里的生产线还在转,但节奏慢了,曾经需要加班赶工的车型,现在库存能堆到下个月。这种 “慢下来” 的信号,沿着产业链传到了每个角落。

席间有人提起德国大众的裁员降薪,说传统车企的日子都不好过。老周却摇了摇头,指着远处亮着灯的一汽厂区:“不一样,那是我们的根。” 他最近开始学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厂里组织的培训课场场不落。王老板也有了新打算,打算在摊前加个平价套餐,专做附近上班族的生意。

夜色渐深,烤串摊的灯光映着每个人的脸。老周手机弹出新闻,说一汽的新能源配套产业园快竣工了,他眼里亮了些。王老板笑着添炭火:“等你们新车卖火了,我再给你烤十个大腰子。” 风里的烟火气似乎更浓了些,这座被汽车牵动着脉搏的城市,正和它的人们一起,在变革的浪潮里默默蓄力。

一汽员工收入降、车滞销,烧烤店老板谈本地-有驾
#热点观察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