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日产汽车发布2024财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财报,数据惨淡。该财年合并净销售额为12.6万亿日元,同比下滑0.4%;营业利润仅698亿日元,同比暴跌87.7%;净亏损达6709亿日元,与上一财年4266亿日元的净利润相比,下滑幅度高达257.3%。
受销售竞争加剧影响,日产2024财年全球销量为334.6万辆。为扭转困境,财报发布当日,日产宣布重大业务重组计划。其中,裁员与闭厂成为核心举措。在裁员方面,日产原本在2024年11月计划裁员9000人,以削减20%生产能力,但市场持续低迷,迫使日产扩大裁员规模。到2027财年,裁员人数将提升至20000人,占全球员工总数的15%,涉及全球生产、管理和研发等各个部门。
工厂调整上,日产计划将全球工厂数量从17家大幅缩减至10家,并精简动力总成工厂。有报道称,日产还将关闭日本国内部分工厂。
近年来,日产在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中国的发展遭遇瓶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崛起,日产在新能源转型上行动迟缓,燃油车也仅靠轩逸、天籁等少数车型支撑,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2025年1-4月,日产汽车中国区累计销量为167630辆,同比下滑24.56%。
在美国市场,日产同样处境艰难。其产品知名度逊于丰田、大众,主力车型老化,库存周转时间超100天,为清库存提供大额折扣,严重压缩利润空间。加之美国加征进口关税,日产盈利雪上加霜。
此前,日产因业绩不佳寻求与本田合并,双方曾计划共同出资成立控股公司,但因本田提出将日产变为全资子公司,引发日产内部反对,谈判破裂。3月11日,日产宣布社长内田诚于3月底卸任,由首席规划官伊万・埃斯皮诺萨接任。同时,日产对组织架构进行精简,高级管理层采用单层无执行官架构,高层管理职位减少20%,旨在提升运营效率。日产表示将审查目标与举措,努力恢复经营业绩,但其未来之路依旧充满挑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