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拿奔驰的GLB来说,这车给人的第一感觉挺有趣。它不是那种一眼看过去就很惊艳的大SUV,但内饰设计,尤其这次全新一代,确实让人另眼相看。刚看到官方图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跟CLA差不多?对,奔驰这俩车的三联屏布局雷同,给人一种奔驰家族科技统一战线的既视感。
我记得上个月跟一个奔驰4S店的销售聊过,他说现在年轻消费者最看重的是屏幕和车内氛围,有人甚至买车就冲那个星空顶去的。星空顶到底香不香?销售说确实有那种‘哇’的感觉,尤其女顾客特别喜欢。这让我想到,其实豪华感除了材料和做工,氛围营造占百分不少,尤其在SUV这种家用加分车型里,心理体验很重要。
不过说回三联屏布局,虽然看起来很高大上,我倒觉得这布局有点像套娃——把CLA的设计直接搬过来,不带改的。这样做省心省力,供应链压力也小,研发成本能少很多。可你细想,GLB定位是入门级豪华SUV,用户可能对副驾驶娱乐的需求没那么高,特别基础车型直接取消这个显示屏,也算合理了。毕竟价格在25万到40万这个区间,消耗太多屏幕可能得不偿失。
当时我跟朋友说这事,他半开玩笑说奔驰这设计,有点把屏幕当救命稻草的感觉。这话倒也蛮有趣,我自己琢磨半天,感觉有理有弊。屏幕多了,交互复杂了,不一定人人用得上,还得费眼神力,特别对年纪大点的用户来说,不太友好。供应链这块其实挺讲究的,屏幕数量增加,不光是硬件成本,测试、软件兼容、售后支持全都得跟着上,感觉像是给供应链压上多条绑腿。而且我算了算,单单一个中控大屏,成本可不低,粗略估计得2千到3千块钱的元器件价,厂商这钱最终得算进车价里。
说到七座版本,这算是GLB的一个卖点了。市面上同价位SUV中,不是很多品牌敢做7座的。比如我朋友家买的某合资品牌紧凑SUV,说是7座但后排太逼仄,纯属应付政策。GLB这70%以上空间利用率估计要高,7座版本对有二胎甚至三胎家庭的用户来说,加分不少。但这里要问,真用得上七座的买这么紧凑的奔驰SUV有多少?这数据没公开,我自己就疑惑,一个月见几个七座GLB实车,基本不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MBUX Superscreen选装方案。这套系统在迈巴赫和S级上表现还行,但放在GLB上,用户体验会不会被高配堆料拖累?毕竟,显示与运行的流畅度和稳定性很大程度依赖硬件层面和软件调优,不是屏幕大就万事大吉。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之前调研的不少用户反馈了奔驰MBUX系统在触控响应和界面复杂度上的小毛病。虽然是细节,但用着用着就有点烦。是不是在GLB上也存在类似问题?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到做工和豪华感,星空顶的加入确实提升了感官层面的质感。可我也跟技术部老同事吐槽过,这种装饰件也带有点虚头,你真的坐在车里对它好感大有帮助吗?我这话打住,是因为见过几个客户开着开着把天幕遮光帘拉下来,毕竟夏天太阳太晒,也许星空顶的存在感有限。只是,这种带点仪式感的设计,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也算奔驰在豪华体验上的增量吧。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奔驰把GLB和CLA的内饰设计做统一,会不会是想在消费心理上造成买GLB同时也享受到了家族豪华体验的感觉?这对品牌形象塑造其实挺重要。可是换位思考,消费者真的愿意为了屏幕多几个,买价差几万的车型吗?
对比一下大众同级SUV,比如途岳,这类车型内部设计简单直白,虽然没有豪华级配置,但耐用省心、维修方便,也有不少非豪华用户青睐。奔驰GLB这种设计套路,有没有点在和用户玩心理战的意味?无所谓错不对,这只是我心里冒出来的猜测,不确定而且没细想过。
其实折中来看,GLB此次内饰某种程度上是科技感+豪华感的妥协体。屏幕多了,功能丰富了;取消了不常用的副驾屏;提供了灵活的七座和氛围选装,力求满足大多数家用用户的多样需求。但仔细想想,这中间的研发供应链压力和成本控制,还是很有讲究的。就像我跟供应商朋友说的,做一台车的内饰,得像拼积木一样,零件越少,供应链越稳,出错率越低。
不知道这是奔驰内部的供应链策略,还是纯粹市场需求驱动?总之现在的豪华SUV市场,屏幕和灯光氛围确实成了拉开差距的核心武器之一。你怎样看?你会为星空顶买单吗?或者觉得七座GLB是个鸡肋?哪怕你从没考虑过奔驰GLB,我很好奇你对这类车型内饰设计上的统一战线有什么感受。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