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接了个大工程,赚了点钱。说实话,这段时间,我都快认不出他了。平时打拼几乎是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12点才回来。大项目的资金压力、供应链的波动,像个无形的包裹压在他身上。这次挣的钱算是暴富了一点,他看着银行账户增长的那点数字,一脸得意。
别说,我其实心里还挺高兴的。毕竟,辛苦了大半年,总算有点回报。那天他一回来,就说:买辆车犒劳一下自己,咱们家这车半年都快开报废了。我就乱猜,他这样的工种,日常开车不少,省油耐用的车就成刚需。而且,他一说二手埃尔法,我脑袋里直蹦出几个数字。
我自己也是个汽车迷,知道埃尔法毕竟算中高端MPV,二手两年车龄的,50万左右。这价格比新车便宜,但配置和空间差不多。对比我家那台十年前的老桑塔纳,真觉得天差地别。我还特意去查了一下入门款新埃尔法,要八九十万,二手还要便宜快一半。这不就挺香的嘛,想着用俺老公那钱,买辆性价比不错的二手车,还能省点钱改善生活。
于是,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个小动态:我家老公刚买了辆二手埃尔法,好开心。没想到,这照片一发出去,朋友圈炸锅了。多半都是点赞,但是,也有不少朋友私聊。
一句话总结:我本以为朋友会觉得我家生活挺不错的,结果发现,反应都挺冷淡的。
每天中午,生意场上的几个老朋友,就会遛弯来我这喝茶聊聊天。虽然大家都表扬我的朋友圈漂亮,但偶尔会有句哎,你家老公真不错啊,能干活,赚得多。我就觉得挺奇怪的,要么就说:你家生活挺不错的。他们嘴硬,总说还行,还行。我觉得他们在听我炫耀。
有一回我就直接问:你们是不是觉得我太显摆了?他们都笑着摇头,但我心里清楚:这话里有点遮羞布的意思。
说回那车,我这几天偷偷翻了下我手机里的图片。看着那辆二手埃尔法的内饰,倒车影像、豪华座椅,反正都是当时花心思选的。记得我还帮老公算了笔账:50万买辆二手车,折旧率嘛,估计三年之后还能剩个30万左右,也就是说,大概每百公里开销(油+折旧)在200元以内。还不错吧?反正比我小时候用的家用车舒坦多了。
这朋友们,为啥会变得怎么冷淡?我一时也说不清楚。有人跟我说:其实你不用太在意,要朋友圈里的人,都喜欢比你有钱或者比你过得好的人。我心想,这话靠谱吗?我又不知道。我自己觉得这个比惨大法,好像挺有用。
要是说,我刚才翻了下某个朋友的微信,感觉他家里其实条件不差,但晒的内容全是豪车、旅游照,生活过得也挺光鲜。反观我,买车的事都不怎么晒,就是无意中发低调点的照片,居然就被我这朋友圈当做亮点了。想想真觉得有点滑稽。
有时候想啊,一个人是不是越显得低调,越会被人关注?我身边年轻的朋友还说:你看,你用这样的方式保持距离,别人反而觉得你挺实在的。哎,我也没办法,也许吧。
有个细节我得说,老公当时买这车,除了觉得油耗低,空间大,好接待客户外,还有个小原因:我记得他曾经说,市面上那会儿,埃尔法的二手市场流通性更强,修车、保养都方便。对比一些国产车,零件供货线复杂,价格贵,维修费还贵点。我可能没有考虑太细,但觉得家里这个选择还算划算。
我曾经跟朋友们说:这车买下来,保值率还能保持几成。他们都笑我真会算账。我自己也没细想过,到底是不是性价比最高,但买车的钱不就这么花出来的?买的实用,不折腾。
这段时间,我有个疑问:是不是朋友们喜欢听点比惨的话题?像我这样低调点,别人或许会说我太虚伪,或者觉得我生活还不错就很满足。有时候,我也觉自己很矛盾。是不是我太在意他们的反应了?心里更在乎的还是那点被认可的感觉。
对了,这事我还没问老公。他一贯觉得合作人要实在点,别太张扬,也许我这是潜意识里的一种示弱法。讲真,这比惨这招,挺管用的。
临稿前,我还想问一个:你们觉得,朋友圈的低调是真心还是策略?或者说,咱们都在演戏?
我的一个猜测:也许,朋友喜欢听比惨的故事,是因为这样让他们觉得自己比你还不如,才能找到共同的底线。我不敢确定,但似乎挺有点道理。
——
这就是我这几天的琐碎心事,也许你们会觉得我很烦,但朋友这东西,就是个比惨的游戏,越普遍,越让人觉得我也不差。你们怎么觉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