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基地的车间里,东风天龙GX静静地停在生产线旁,而站在它面前的沃尔沃集团执行副总裁牛艳娜一行人所思考的,是如何让这辆中国卡车更快地驶向全球市场。
沃尔沃集团执行副总裁牛艳娜、金融服务公司总裁裴哲修、高级副总裁嘉明澈等人于10月14日至16日先后到访东风商用车武汉基地和十堰基地,开展为期三天的深入调研。
在武汉,他们走访了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深入了解第六代整车平台、东风天龙GX、新能源商用车等产品;在十堰,双方就2025年海外业务攻坚、新能源规模化落地等议题进行座谈研讨。
01 七年长跑:东风与沃尔沃的合资征程
东风与沃尔沃的合作渊源可追溯至近二十年前。早在2007年,双方就已开始接触并试图建立合作关系。
当时的报道显示,东风集团计划与瑞典沃尔沃卡车正式签署协议,“以技术合作的方式在国内生产商用重型卡车和特种车”。
然而,合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谈判过程中,双方在关键问题上出现过分歧。
据2007年的报道披露,沃尔沃集团曾要求“将来合资公司组建新的总成事业部,而且搬离十堰”,这与东风汽车“稳定老基地、发展老基地”的初衷相悖。
此外,品牌使用也是谈判的焦点之一。沃尔沃方面当时提出“只允许中重卡使用东风品牌,其余车型都要使用沃尔沃品牌”,这一条件被视为“限制东风品牌的表现”。
经过漫长而曲折的谈判,2013年1月,东风汽车集团与沃尔沃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直到2015年1月26日,双方共同投资的“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才在湖北十堰正式宣布成立并开始运营。
这家合资公司采用东风持股55%、沃尔沃持股45% 的股权结构,注册资本高达92亿元人民币。
与传统合资模式不同,新公司生产的是挂“双飞燕”标识的东风品牌商用车,而非沃尔沃品牌产品。
02 战略意图:各取所需的联盟
东风与沃尔沃的联姻,是双方在全球商用车市场格局下的战略选择。
对于沃尔沃集团来说,中国市场是其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沃尔沃集团总裁欧罗夫·佩森曾明确表示:“中国卡车市场规模相当于欧洲和北美的总和,是全球最大的卡车市场,沃尔沃集团将中国视为战略规划的重中之重。”
然而,沃尔沃此前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它曾与中国重汽合资,但合作在2009年提前结束。
与东风的合作成为沃尔沃重返中国市场的重要机会。
通过与东风合作,沃尔沃可以借助东风的本地化生产和供应链能力降低成本,增强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对东风而言,与沃尔沃合作的核心目的是提升技术水平并开拓海外市场。
时任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徐平曾指出:“新公司的成立,有助于提升东风商用车核心业务竞争力,提升整车和关键动力总成的研发能力,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透露了合资公司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保持中国领先的卡车品牌地位;第二步是扎根海外主要增长市场;第三步是进入成熟市场成为全球认可和尊重的品牌。
03 调研背后:沃尔沃的战略考量
在非董事会时间安排如此高规格的团队前往东风商用车调研,反映了沃尔沃集团对合资公司发展的高度关注。
调研内容显示,沃尔沃团队不仅参观了技术中心和工厂,还专门走访了东风商用车经销商武汉东贸店,深入了解市场情况。
在十堰的座谈中,双方讨论的议题包括“2025年海外业务攻坚、新能源规模化落地、全价值链提质增效”等。
这些议题精准切中了当前东风商用车面临的关键挑战与发展机遇。
海外业务拓展无疑是双方合作的核心议题之一。
根据东风早期的“DH310计划”,2016年东风海外出口汽车要达到30万辆。但实现这一目标面临巨大挑战。
新能源转型也是商用车行业的大势所趋。
沃尔沃集团在电动车领域已有相当积累——沃尔沃汽车正在德国开展“沃尔沃电气之旅2025”巡展,展示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到纯电动车的多款车型。
这些经验和技术有望为东风商用车的新能源战略提供支持。
04 未来展望:从中国的东风到世界的东风
十年合资,东风与沃尔沃的合作已进入新阶段。
此次沃尔沃高层调研,可能是双方深化合作的新起点。
面对2025年的挑战与机遇,东风商用车需要沃尔沃的全球经验与技术支援,特别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
沃尔沃汽车正大力推动电动化转型,其品牌体验中心在2025年4月焕新升级时,特别强调了“软件自研”战略及其在电气化与智能化领域的突破。
这些经验对东风商用车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同时,沃尔沃也需要通过合资公司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并借助东力的制造能力优化其全球供应链体系。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曾强调:“公司坚持尊重、信赖、合作、双赢的原则,共享产品平台、制造资源、供应商资源、国际销售渠道。”
随着2025年的临近,东风商用车海外业务攻坚的号角已吹响。
十堰座谈中那些关于新能源规模化和海外市场拓展的议题,正在从讨论走向实践。
全球商用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或许将因这对携手十年的伙伴而产生新的变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