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才跑了三百公里,就趴窝得连仪表盘都不亮,这事搁谁身上都着急。卞先生就碰上了这么个闹心事:新买的奇瑞风云T9尊荣版,落地还没捂热乎,开了五六天,里程表刚到三百公里出头,人还在路上,车就趴下了。仪表盘一片黑,车子打不着火,别说开,连是否正常通电都搞不清楚。这个“新车体验”,属实够刺激。
赶紧联系4S店,技术人员赶到现场一通操作,勉强把车发动起来。但仪表盘还是死机状态,开起来就跟盲盒似的,不知道下一个路口还稳不稳。4S店解释说是车辆某个模块出了问题,得升级一下系统。可在卞先生看来,这哪是简单的软件修修补补?新车刚下地不到一周就掉链子,这种现象不该被轻描淡写地称为“正常技术升级”,而得掂量掂量是不是产品本身有硬伤。
后续沟通里,4S店提出补偿——车修好,再送两次保养。按理说厂家能给点“甜头”,算是表现出点诚意,可卞先生并不买账。对他来说,车子是用来保障出行安全和便利的,买新车就是冲着省心去的。结果还没摸清路,车就给他来了个“黑灯瞎火”,保养补给换不来信心。卞先生干脆“摊牌”:要么换辆新T9,要么退车或者给点实在的经济赔偿。保养?免谈。
这事拖到现在,车子还没彻底修好,卞先生那边诉求也没落实。厂家的反应速度和给出的解决方案,都让人觉得“体验感”远不如当初买车时宣传的痛快。这种局面,也不少见——新车出问题,4S店先是技术过关、方案到位,可一涉及退车换车,立马就打起了太极,左推右挡。谁家买车不是奔着平安顺畅去的,开出一双鞋都耐走三百公里,汽车却掉链子,这说出去都让人哭笑不得。
卞先生的选择也有他的底气。新车还没磨合好就出这档子事,谁放心?这一趟体验,像是被汽车公司“教育”了一把:别以为买了新车就能高枕无忧。表面上是汽车技术升级,实际可能是质量控制没跟上。消费者面对4S店推三阻四,除了自行咽下苦果,还能怎么做?有些人自认倒霉,修完继续开;有的选择维权,打官司,闹媒体,非得闹腾出个说法才甘心。
现在车质帮等第三方维权平台介入,让卞先生有了“发声口”。他提供了所有购车资料和故障过程,希望通过媒体曝光和平台传播,引起厂商的重视。平台也提醒,每一份投诉都需要证据扎实,有理有据,才能对症下药。假的夸大的说辞可不行,信息一旦失实,平台直接清理,还要依法追责,谁都不想自讨没趣。
风云T9这事儿,折射的不只是一辆新车的短板,更是整个汽车售后领域的“痛点”。买家傻乐,想着开上新车自在飞奔;卖家笑呵呵,成交一台又一台。等到真出事,厂家才突然变成“程序猿”,一口一个模块升级,像是升级手机软件。可汽车不是手机,硬件不行,软件再高也难救场。消费者关心的不是下次能不能修好更新,而是第一次就不用掉链子。
卞先生敢于坚持诉求,说明如今的车主也越来越理性。不是所有人遇到故障都能当做“正常技术现象”,更不愿被厂家一句“保养”打发。汽车是交通工具,多少家庭花了大把积蓄,买来的理当是放心,而不是每天提心吊胆,生怕下一个红灯就趴窝。
汽车质量的问题,还是得归根结底在企业的责任心。眼下汽车圈里,营销词一个比一个漂亮,什么智能互联、新能源快充、真皮大座椅,全摆出来,消费者跟着激情下订。可买回来才发现,噱头反正是噱头,体验才是硬道理。一辆新车三百公里就趴窝,厂家要是还不给个说法,谁还有信心继续买你家产品?
目前这事还没出具体结果。卞先生的诉求摆在那儿,换车、退车、经济赔偿,厂家的方案还没落地。维权平台倒是时刻提醒消费者,买车、用车、卖车遇到麻烦,就要走正规流程,别被售后那一套“正常现象”糊弄,证据足、流程清楚,就是维护权益的关键。不患不均,只怕没人重视。
其实像风云T9这样的新车抛锚事件,大家身边不是没有听过。真的遇到问题,自己憋屈,厂家拖延,维权流程拉长,最后折腾半天还是个糊涂账。这种体验,与其说是用车,不如说是“考验人心”。如果每一个新车主都愿意发声,平台也能给足曝光量,厂家再耍滑头的可能性也会小不少。
总得说一句——新鞋子都能走三百公里,新车掉链子可真让人难受。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