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内街头溜达那会儿,最让我惊讶的不是满街飘着的米粉香,而是像蝗虫过境般的摩托车流。站在还剑湖畔,眼前是望不到头的摩托车大军,偶尔挤过去一辆四轮车,反倒成了稀奇景。说实话,我当时心里直犯嘀咕:这地儿的人都不开车的吗?后来查数据才恍然大悟——越南1.03亿人口,拢共才631万辆汽车,相当于20个人里勉强凑出一辆车。难怪当地导游打趣说:“在河内买车?先问问街边摊位答不答应给你腾地方!”
这种窘境我在胡志明市深有体会。那次约了客户在咖啡公寓见面,提前半小时开车出门,结果围着街区转了五圈愣是找不到停车位。最后只能咬牙把车扔在三公里外的收费停车场,踩着越南特色的“客先死”三轮车赴约。这种人力三轮车夫坐在后面,乘客反倒在前头日晒雨淋。越南同事倒习以为常:“知足吧,我们这儿普通轿车卖价比国际均价高出50%,停车费够吃三碗河粉了。”
反观山东,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去年清明开车回济南扫墓,高速服务区里新能源车充电都得排队。当时还纳闷怎么突然冒出这么多绿牌车,后来才听说山东省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3000万辆大关。要知道山东人口和越南相当,都是1亿出头,可汽车数量却是越南的近5倍。特别是青岛海边公路,傍晚时分沿着海岸线排开的车流,活像给海岸镶了道金属花边。
这种差异背后藏着两个地区的发展密码。越南街头巷尾挤满摩托车修理铺,而山东高速路网密度全国前三,充电桩数量超过30万个。最直观的体验是在越南乡间公路开车——双向单车道是常态,超车时得把半个车头探进对向车道瞅准空档。而在山东,即便穿过鲁中山区,四车道高速也能让你听着音乐悠哉跑完全程。
记得在河内工业大学的交流会上,有位阮教授盯着投影仪上的数据直叹气:“我们跳过燃油车直接搞新能源,结果充电桩还没奶茶店多。”这话不假,越南规划到2030年要建10万充电桩,可眼下全国充电站数量,连济南一个市的零头都不到。当地朋友给电动车充电还得玩“游击战”——趁商场打烊前溜进去蹭电,或者把电池卸下来扛回家充。
山东的汽车产业链优势则像滚雪球般越做越大。去年参观济南比亚迪工厂时,流水线每分钟下线一辆整车。工人老张边拧螺丝边开玩笑:“俺们村的光棍现在相亲都硬气,厂里月薪八千包五险。”确实,从零部件到整车制造,山东形成闭环产业链的威力正逐步释放。虽然2023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才突破40万辆,但看看济南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车项目112亿的投资手笔,就知道这省在憋大招呢。
越南本土品牌VinFast倒是让人眼前一亮。去海防参观他们的工厂时,展厅里纯电SUV的造型相当抓眼球。厂长指着刚下线的车队满脸自豪:“这批可是要漂洋过海卖到加州的!”2023年他们在越南本土卖出5万辆的战绩,放在东盟市场也算黑马了。只是厂区门口的景象颇耐人寻味——员工停车场密密麻麻挤着摩托车,只有高管专位上零星停着几辆试产车。
说到停车难,河内的状况简直能逼疯老司机。规划中的1620个停车场,实际落地的才57个。纸桥郡有个神奇的多层停车楼,本应容纳185辆汽车,结果被改装成美食城,只在屋顶歪歪扭扭停着二十几辆摩托。政府规划73个地下停车场,可直到现在连个基坑都没挖。反观青岛海边新建的智能停车塔,手机预约取车只要90秒,上次去体验时简直像在玩现实版“停车场大亨”。
交通管理上的差距更明显。越南推行ETC收费系统那会儿,收费站堵成停车场是家常便饭。有次从河内到海防,六十公里走了四小时,到关卡发现电子识别系统死机,收费员正手忙脚乱给每辆车贴纸质票。而在山东,ETC覆盖率超96%已是三年前的旧闻,现在连乡镇停车场都普及了无感支付。
有意思的是新能源政策。越南今年把电动车注册费豁免延长到2027年,可充电桩建设却步履蹒跚。山东则另辟蹊径——去年在淄博烧烤城看到的场景绝了:烧烤摊标配充电桩,食客边撸串边充电。这种“烧烤+充电”的混搭模式,倒是把基础设施短板玩出了新花样。
或许再过十年回看,越南街头的摩托车海洋会逐渐被微型电动车取代。毕竟今年一季度,他们纯电车销量暴涨400%的势头确实生猛。但真要追上山东的步伐,光靠几款网红电动车远远不够。当山东县级市都在筹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时,越南连规范化的驾考中心都屈指可数。这种产业链深度和基础设施厚度的差距,不是靠某个品牌单骑突进就能抹平的。
离开越南前特意去了趟河内汽车展,本土电动车和山东出口的几何、海豚同台竞技。展台上灯光炫目,可走到场外,现实对比格外刺眼——越南观众骑着摩托离场,而济南车展的观众正用手机APP召唤自家停在立体车库的爱车。这两个场景恰似两地的缩影,一个在起点跃跃欲试,另一个已在赛道加速超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