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车帝测评风波实录:谁在背后操盘,谁又在借力打力?
最近那张懂车帝“智驾测试榜单”你看了吗?封闭高速、城市道路、各种高频复杂场景,基本就等于给一众车企搞了一场高考。虽说不是“一考定终身”,但影响力之大绝不容小觑。榜单刚一发布就引发圈内外热议:特斯拉高居榜首,国产品牌排名大震荡。是不是有人开始怀疑人生了?我第一反应也是:这成绩单可靠吗?
作为汽车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炮,尤其是在智能座舱和智驾赛道上做过一线研发,榜单里的一些“成绩”让我忍不住揉了揉眼,三刷五刷数据、测试方案、车型、系统版本,怎么看都觉得疑点重重。这不是同一起跑线的较量,显然有些“假动作”。和同行、群友讨论之后,我也发了条微头条,结果不仅被限流,还收获了一套“喷子套餐”——评论嘲讽、私信怒骂齐活,真是令人开了眼界。
说实话,这帖子写出来也是无奈。懂车帝背靠头条系,限流当然可以理解。但既然当下各种讨论四起,不妨尽量客观盘点下现有信息,管他特斯拉还是国产、管他测评方是谁,全都摆在桌面上,逻辑推演给你看,谁都别控场。
大家很容易忽略的一个事实是,懂车帝虽然挂着头条的招牌,但这些年一直在努力“洗白出走”,目标很明确——独立上市,追求资本市场的最大化估值。背后投资方红杉资本那种级别,哪是只看点广告收益的?其影响力和腕力,懂行的都明白。此外,这次测评能动用封闭高速公路,还被央媒介绍点赞,这已远超“媒体 appraisal”范畴,意味什么大家心照不宣:资本、权力、资源三方联动,有“小目标”也有“大格局”。
那么,懂车帝这波操作图什么?参考一下历史典故,北宋岳飞冤死秦桧之手,秦桧凭啥“有恃无恐”?因为他是“执行者”,背后有“授意者”。放到今天测评里,懂车帝像不像那个“被授权、敢挺身”的人?榜单一出,他们既不怕网友骂,也不怕车企撕,甚至可以自信地说:顶多你私下跟我磨叽,真没几个车企敢真刀真枪公开叫板——大家心知肚明,这张表只是一道传话筒,背后的意志你掂量掂量。
上市冲刺加资源加持,懂车帝难免“夹点私货”。测评本是“公务”,蹭个热搜顺便给自己拉市值,左右逢源操作一把。更深层呢?说三点:一是行业高度内卷和夸大,二是市场无处突破,三是必须通过外力收缩清理。
第一,国产汽车市场近年极度内卷,价格战比贪吃蛇还疯狂。消费者表面上“高配低价”,三五年后品牌跑路、售后无门,这叫“薅到羊毛”么?业内人都知道,风口之下的违规、浮夸、造假比谁都熟练。中低端市场“火拼性价比”,高端形象却难以立住,安全性更是打问号。懂车帝榜单,某种意义上,就是在高调戳破行业“自嗨”。
第二,出海受阻,欧美封锁,中国本土市场饱和。剩下的拓展空间无非亚非拉,这些区域么……要么日韩早已占坑,要么只剩价格战,难有品牌溢价。现在的汽车企业不是不梦想高端,而是没资格,众多品牌内耗成风。于是,造势、抱团、刷存在感成为常态,浮躁情绪遍地生花。
第三,大浪淘沙到来,市场自净已刻不容缓。中国车市“花无百日红”,新品牌雨后春笋,车型迭代周期比手机还短。你以为是百花齐放,其实是无序扩张。国家要维持行业秩序、给头部玩家腾地方、淘汰散兵游勇,就需要强硬的“政策指向”和“生态引流”。懂车帝这波带头,不是给车主看的,更像是给行业内外发信号:下一阶段拼的是谁能活着,谁能变成“国家队”。
归根结底,这场评测是行业大考,更是资源整合、资本逐利、政策博弈的综合体。市场风云变幻,众声喧哗,懂车帝不过是舞台上的一个角色。真相与否?你要等三件事:一,懂车帝会不会后续自证、澄清结论?二,榜单“差生”企业会不会硬刚官方测评?三,消费者被引导到哪里,是理性、是盲从,抑或有人跳出棋局自成格局?
写到这,我想说:别只盯着榜单谁高谁低,懂车帝从不是单纯的测试工具,它背后的操盘手和意图才是值得深究的本质。内卷加剧、出海困局、大浪淘沙,行业洗牌已经进行时。看懂现象,不如读懂本质。评论区见,各位随意批判。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