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没想到在纯电大三排真的卖爆了。这事情一开始我还没特别在意,毕竟传统L3线的销量已经开始下滑,消费者对大空间和多功能的需求转向了七座SUV,带电就更吸引人。10月大三排SUV的交付达到了75006辆,稍微一查数据,纯电占比42.9%——哎,这数字其实也在我的预料中。毕竟,传统油车型有人觉得动力足、续航稳、成本低,但纯电版本的优惠和未来趋势,激起了不少消费者尝鲜的欲望。
如果把不要考虑20万以下的小便宜车,都排除,那么纯电的比重就能直逼一半。这一点,可能让不关注细节的人有些震惊——谁想到,纯电居然能在大三排里站稳脚跟?我反思了一下:这是供应链逐渐成熟的结果。比方说,电池成本下降了30%左右(估算),快充技术也普及,续航提升到400公里以上成为常态,买车不再充电焦虑。这就像买大容量冰箱,虽然贵点,但用起来方便安心。
有个细节我得澄清:问界m8的交付量正在缓缓下滑。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和相册,竟然发现,去年满怀信心的销售策略现在变得谨慎起来——他们内部把控订单,如果说之前是满载而归,现在可能是走两步看两步。原因我猜,这与市场空间和渠道压力有关。毕竟,从业者都认识到:过度依赖纯电爆款,短期有利益,但长期看要应变市场。
问界的现状可以理解为:第一名销量突飞猛涨,又有点膨胀感,接连变动的政策让日子难免有点起伏,市场预期随时会变。问界的销量上,最近几个月甚至出现头重脚轻的感觉,但没有拖垮整体。就像打游戏打到一半,策略调整必不可少,否则势必掉队。
除了问界,乐道l90也是个亮点。纯电车型,上市三个月就稳稳突破一万台,且10月还略有上升。这一块让我特别感兴趣。乐道的设计风格偏向空间大、实用,前备箱空间可以换电,空间感十足,强调的其实就是简便和大。这个换电+大空间的组合,不知道是不是带点懒人经济的想法——毕竟,谁不喜欢扔个充满电的换电盒,就能直接开走?
但说到换电,我还想到一件事:有个朋友开着吉利银河m9,告诉我:这车最厉害的是,五秒就能换完电,空间也够大,挂倒一股清新空气。我仔细想想,18.38万元就能买到一个6座的大7座,感觉还不错。对比别的车型,很多豪华大7座要30万起,m9性价比还是挺高的——品牌认知差点,但只要用心做,大空间本身就是个刚需。
你要问我:这个趋势会持续多久?估计还得看补贴政策和续航突破(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感觉纯电越来越像高成本高回报的赛跑。就像我朋友说:买车别只看价格,要看长远的钱和用。我也在想,未来会不会电池价格再降一半?那纯电大三排岂不是一片光明?
对比一些传统燃油SUV,比如我身边那个开福特锐界的朋友,他昨天抱怨:这次油钱又涨,油耗也没低到哪。我就笑了:那是因为,油车的燃油成本或者保值率在折腾,咋说呢,年纪大了,油钱就变成了日常最低成本了吧。
市场的剧烈变化,也让我意识到:快节奏不代表一定稳妥。有次sales跟我吐槽,说:今年新车推得快,老客户犹豫得更厉害。我想着:这种竞争氛围下,哪个车企都在抢市场,谁能坚持品质和服务才是底线。
这让我很疑惑:你觉得,这热潮会持续到什么时候?真的还会有人走过场吗?还是说,我们都盼着一辆可靠的纯电大三排车,成为日后车库里的常青树。
市场里面,我觉得少有人真的看透:大量新品牌涌入,除了问界乐道那样的后发者,其他车都在争那块蛋糕。而我更关心的,是供应链背后那些细节——电池供应链变得紧张时,车厂是不是会调整售价或产能?这个也是他们要在价格和供货之间权衡的战场。
你会不会好奇:未来的7座或8座纯电SUV,会不会变成全民配置?或者,续航和空间的平衡,变成了每个厂家都必争之地?毕竟,没有任何一个厂商愿意在这个蓝海中错失良机。
问到这里,我想起一件微小的事: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个参数表——宝马iX7,售价差不多70万,续航还不到600公里(估算数据),体验感差点意思。相比之下,问界m8的续航在430公里左右,但价格只有一半。这是不是说明,价格和技术,还得二调一调?(这只是我个人的小猜测,没做详实调研)。
纯电大三排的崛起让我觉得,未来几年的市场版本变得更有趣,毕竟,谁都不想在这场出行革命里落后。或许,下一次我会关这些车型的二手保值率会不会也顺势上升?毕竟,车这一行,不只是开的问题,更是算的问题。
话说回来,你觉得,这是个临界点吗?还是刚刚起步?我挡不住想多问一句:你会不会考虑,下一辆车,是纯电还是油?你心里有个答案了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