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智能制造升级,油电同智推进,智能化持续进阶

为什么现在大家买车,越来越看重“聪明”这件事?

以前我们买车,问的是马力、油耗、空间。

现在聊的是智能制造、辅助驾驶、甚至是不是能聊天、刷短视频。

车变了,人的需求也变了。

上汽大众智能制造升级,油电同智推进,智能化持续进阶-有驾

我们是不是太容易被所谓“参数”迷花了眼?

我想这个问题,用上汽大众的故事来说一说,或许能让我们理清智能化到底是怎么回事,车厂们又在较什么劲。

车企智能化,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

是为了让大家觉得科技感十足,还是为了让每个人开车都更安全、更省心?

不少车企喜欢比拼技术,多堆点芯片、多装几个雷达,参数越多越厉害。

可是,真正开起来,体验怎么样,安全有没有保障?

有没有想过,如果技术用得不对,反而可能让驾驶变得更复杂,更危险?

我觉得,智能化不是炫技,而是用科技让人放心,开得舒服。

这才是正道。

说到这里,上汽大众这两年搞的“油电同进 油电同智”战略,确实有点意思。

上汽大众智能制造升级,油电同智推进,智能化持续进阶-有驾

很多人觉得,新能源车才配谈智能,燃油车就只能“老老实实”,最多加点辅助驾驶聊聊“科技感”。

可是,他们偏偏不按套路出牌,燃油车也下了不少功夫。

你能想象一台油车,也能像电车一样,拥有高阶NOA自动驾驶,主动变道、避障都能搞定?

他们让“智能”不分油电,把同样的体验给到所有用户。

这个思路,值得很多车企琢磨琢磨。

其实,这背后也是一场“底层革命”。

智能车最怕什么?

怕技术上了车,但制造端跟不上。

你以为只要堆芯片堆传感器,智能就来了?

其实,智能制造才是基础。

上汽大众智能制造升级,油电同智推进,智能化持续进阶-有驾

如果生产线还停留在传统操作,哪怕你车里放再多高科技,也很难发挥作用。

上汽大众和德国Neura Robotics合作,引进定制化机器人系统,不只是为了炫耀“德国技术”,而是真正把生产效率、精度、柔性化做到极致。

机器人能根据不同车型、不同工序灵活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新车上线速度快,质量还稳。

这种底层升级,是产业革新的关键,不是表面功夫。

你再看他们安亭工厂、奥迪智造基地,已经实现了关键工序100%自动化率,全流程数据都能追溯。

你说,这是不是智能制造的“朋友圈”扩容?

但其实,朋友圈的核心不是谁技大谁强,而是能不能把系统打通,让数据和流程形成闭环。

只有这样,后面车的智能化功能才能落地,用户体验才能提升。

否则,光靠几家供应商,大家各搞各的,最后成了一锅粥,安全也难以保证。

回到用户体验这件事,很多人都在等“电车智能化”,觉得油车已经落伍。

上汽大众智能制造升级,油电同智推进,智能化持续进阶-有驾

其实呢,上汽大众这次倒是给了大家一个新角度。

比如他们Pro家族的燃油新车,花了六年时间打磨辅助驾驶系统,和卓驭一起把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2.0做到了燃油车上,实现了自动变道、智能避障、上下匝道这些功能。

这不是简单地把电车的技术移植,而是专门针对燃油平台再开发,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你说,油车能用得更智能,用户是不是也该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

还有奥迪E5 Sportback,联合Momenta搞了“德系Driving DNA+端到端飞轮大模型”。

这些听起来挺玄乎,但实际上就是为了让驾驶体验更贴合中国路况、用户习惯。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开车,路况复杂,司机习惯多样,外国那套辅助驾驶很多时候水土不服。

奥迪这次用大模型和本土科技,做了三种不同的辅助模式。

你喜欢“德式严谨”,还是“国产灵活”,都能选,谁说合资车就不能本土化?

再比如他们用火山引擎的“豆包”大语言模型,搞了个“奥迪助手”,能声音克隆、能多轮对话,车里像多了个“懂你的朋友”。

你问个路、聊聊心情,它都能回应。

上汽大众智能制造升级,油电同智推进,智能化持续进阶-有驾

这种体验,已经不只是功能,更是情感连接。

有时候,智能座舱不是让你更会玩,而是让你更安心、更懂你。

说到智能化,往往让人担心安全。

技术是好,但如果安全出问题,一切都白搭。

有位芯片圈的大佬说过,“只有每一颗芯片都能扛住极端环境,汽车才配叫智能安全空间。”你别看这话简单,其实很扎心。

车厂们不能只看参数漂亮,系统能不能在高温、低温、碰撞等极端下扛得住才是硬道理。

在这点上,上汽大众一直强调“安全至上”,把安全当成底线。

比如他们Pro家族的控制算法,调校了十万公里;A5L Sportback在碰撞测试上花了上亿元。

你可以说他们“下本”,但这正是对用户负责。

再加上和卓驭、华为、Momenta这些科技企业合作,补齐了智能化短板,还能让技术更安全可靠。

上汽大众智能制造升级,油电同智推进,智能化持续进阶-有驾

这种“跨界融合、安全为先”,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花真金白银、下真功夫。

其实,智能化不是一个“爆点”,而是全产业链的协同。

你单靠一个点,哪怕产品再牛,也撑不起大局。

上汽大众做的是底层技术、制造能力、产品落地三条线一起走。

你看他们智能制造升级,油电同智新车密集上市,背后都是全链条协同。

只有这样,用户才能感受到“智能”不只是炫酷,而是真正带来体验提升、安全升级。

话说回来,我们是不是也该思考一个问题:未来智能车拼的到底是什么?

是更高的参数堆砌,还是更贴心的体验?

我觉得,技术再牛,也要回到人的需求。

智能化的终极目标,是让开车变得更简单、更安全、更有意思,不是让大家被各类新词弄得头晕眼花。

上汽大众智能制造升级,油电同智推进,智能化持续进阶-有驾

你再看全球的大趋势,汽车智能化其实才刚刚开始。

中国市场竞争激烈,玩家众多,技术迭代非常快。

上汽大众做的这些事,有底子,也有创新。

他们没有一味追求“新鲜感”,而是把基础打牢,再放手让更多本土科技企业参与进来。

你说,这不是“朋友圈扩容”,而是产业生态的升级。

未来ID. ERA这些新车入市,估计又会有新一轮体验变革。

所以,我觉得,汽车智能化的路,不能只靠一个企业、一个技术突破,而是要全链条联动。

你有智能制造的基础,产品端有油电同智的创新,安全有跨界融合的保障,才能真正让用户买得放心、用得舒心。

最后,还是那句话:技术是工具,体验是目的。

车厂们在创新和安全之间找到平衡,让智能化真正服务于人。

这才是汽车产业升级的意义,也是每个用户最该关心的事。

别让“聪明”只停留在参数,也别让“体验”变成空口号。

汽车智能化,终究要落到每个人的生活里,成为我们出行的新常态。

这条路,才刚刚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