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拉蒂35万背后 传统豪车如何面对电动时代
那台曾经标价近90万的玛莎拉蒂纯电SUV,如今挂着35.88万的价格出现在展厅。这不是促销噱头,而是传统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真实写照。
从年销1.4万辆到不足千台,玛莎拉蒂的境遇折射出整个超豪华车市场的困境。当新能源浪潮席卷而来,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品牌突然发现,引以为傲的三叉戟标志,在消费者心中的分量正在减轻。
走进任何一家玛莎拉蒂门店,你都能感受到这种变化。销售人员不再滔滔不绝地讲述品牌历史,而是急切地向你展示价格优势。一位经销商坦言:“这批特价车约七八十台,现车已售出一半。”外地客户专程前来提车,35.88万的裸车价确实具有冲击力。
但问题在于,降价真的能解决根本问题吗?
看看那台Grecale Folgore吧。400伏平台,实际续航400多公里,车机系统不能在线升级,智能辅助驾驶仅配备定速巡航。在同价位的国产新势力面前,这些配置显得力不从心。有消费者直言:“内饰的做工细节,完全对不起‘豪华’二字。”
这就是传统豪车品牌的尴尬。他们推出了电动产品,却未能真正理解电动时代的核心诉求。智能化不是选配,而是标配。用户体验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生存之本。
玛莎拉蒂中国负责人朱莉最近提到,品牌正在寻求“多元布局”的转型路径。既要守住百年基因,又要拥抱本土化创新。听起来很美好,执行起来却步履维艰。组织架构调整、决策流程优化、用户体验重塑——每项改革都需要时间,但市场留给他们的时间,似乎不多了。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品牌价值。当玛莎拉蒂的价格直接对标小米、理想时,那个象征着身份与地位的品牌光环正在褪色。有业内观察者指出:“降价是一把双刃剑,短期能刺激销量,长期却可能损害品牌。”
不过,危机中也藏着转机。
那些仍然对玛莎拉蒂感兴趣的消费者,看中的是意大利的设计底蕴、独特的驾驶质感。这是新势力短期内难以复制的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优势与电动化、智能化完美融合。
一位刚提车的用户说得实在:“40万买玛莎拉蒂,我要的是它的设计感和独特性。但如果连基本的智能体验都做不好,那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夜幕降临,城市街道上驶过的电动车越来越多。理想、蔚来、小米……这些品牌在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如今却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而在某个角落的玛莎拉蒂展厅里,那台降價54万的纯电SUV静静地等待着它的主人。
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当电动化成为必选项,智能化成为分水岭,所有品牌都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玛莎拉蒂的今天,会不会是其他传统豪华品牌的明天?
答案,或许就藏在消费者的选择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