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为何放下华为,选了“幕后玩家”魔门塔智驾软件
两个多月前,宝马突然宣布将下一代车型的智能驾驶系统核心交给魔门塔,这家名字像装空调的,却实打实靠算法安家立命的企业。身边那位喜欢研究国外车企的邻居阿杜第一反应就是:不是说华为在这个领域势头正猛吗?话音刚落,吴师傅正好刷着车,嘴角一撇道:“噢,德国货他们鬼精,怎么会让外人掺和核心东西。”
说来也怪,奔驰2017年其实最早倒向魔门塔,奥迪手里虽然没彻底放下华为,但出口的车型里干脆直接不用。咱们能一块儿搞维修的老赵总爱插一嘴:“德系三兄弟,也不是啥都一起干,这回倒穿一条裤子,大伙儿说背地里保证有猫腻。”
转头翻魔门塔的背景,和大部分外行想的不太一样。这家公司专门卖软件,连根天线都不碰,芯片、传感器啥的爱用啥用啥。厂子伙计想用魔门塔算法,自己去选硬件,然后算法像微信扫码一样对接。其实有点像智能电视里装哪个操作系统都行,差别在电视牌子跟系统可以松绑。听江浙那边的销售顺嘴一提,奔驰明年发布的全新CLA直接用魔门塔整套方案,宝马也已签了合同当“底层”。这样做法子,一则节省研发时间,二则自己零配件怎么挑、供应链怎么走,全在车企自己手里攥紧。
问题来了:华为技术难道真有短板?并非如此,本地的问界、阿维塔,比没见过真家伙的车主更清楚。其实德系厂子不是不知道华为“本事够硬”,而是怕自家鸡蛋放到别人篮子里。华为搭伙做新品牌,在中国市场连年推新车,不少人私底下笑称问界专门冲着BBA的高端市场下场厮杀。你要是德国人,能甘心做自己竞争对手的广告?更关键,华为总要从芯片到软件全盘打包,利润分成听说也不手软。别看大家都夸合作,回过头来,谁愿意利润和核心技术也被外人分去一半,这说出去维修群里都笑掉大牙。
还有个角落容易被外行忽略。出口,尤其对奥迪、大众这些年全球市场打拼惯了的老外,更是绕不开。美国那边还是摆着一道门槛,华为系统装上新车,要进欧洲、北美,流程比在国内多走三五道弯。有销售说,奥迪出口版本就不敢碰华为,国内卖可以,出口直接换一拨系统。魔门塔偏偏没这烦恼,全球通吃,谁都不怕查。
有意思的冷门故事不少。前年有个海南车友,把新买的进口奥迪偷偷刷装了华为的智驾模块,最后出事认定都快扯到是否原厂认证上。售后当场拍脑袋:“兄弟,别乱来,这玩意儿出国都要拆。”那会才明白,这里面还真不是硬件或者算法谁高谁低,而是谁愿意敢于扛锅。
说起魔门塔,自家圈里有个玩日系的群友,早几年在大连碰到一辆测试车,挂德利牌照,硬说那电脑反应像极了安卓手机切后台——可靠,死机也快。后来才明白那正是魔门塔早期算法,还在软磨硬泡中调试。大厂用他们,图啥?省事呗。师傅摸着冒汗的方向盘说,宝马如果靠自家搞,最快2028才能量产。现在找现成算法,一切都快多了。省下来的预算,据说都跑去给设计新大灯和香氛系统了。不知真假,维修圈传得都乐了。
新老车对比,有车友特意自费去苏州的智能驾驶体验中心,试新一代CLA和上一代用自研的版本。那加速跟踪、自动变道,据说新系统反而简洁粗暴,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自适应学习,倒是让老司机直呼“人放心”。不过冷门配置还是被车友调侃——比如哪年魔门塔合作的那台大众测试车,后排空调竟被算法搞错开关逻辑,连着两次全车乘客一脸懵,客服半天才查明真因。
养护八卦也时常混进车友聊天里。群里有人爆料,魔门塔的包月服务费曾经悄悄涨过一次,老车主都不吭声,新车主当场微信语音吐槽:“又不是打工的软件,还能来这套?”不过真正识货的维修师傅提醒,“软件终身升级”其实很鬼,过了质保,真修可不便宜。类似讲法华为也有,但人更死板,卡在原厂,副厂件都装不上。
历史里头还有点冷门:最初魔门塔是给丰田和大众搞高级驾驶辅助去的,甚至连福特小型车都有测评,但鲜有人知。小众品牌比如西雅特、斯柯达,其实不少底层算法都借了魔门塔的便车。南美那帮改装师傅早在2019年就用上了,结果买不起后续升级,被调侃为“半吊子自动驾驶”。
兜兜转转,国产智能驾驶,现在名头最响当属问界、阿维塔,驾控体验网上看都给了高分。魔门塔则靠着国际客户名单名声悄悄扩大,听维修大哥说,有一回送修的进口奔驰,车主自带的故障码用欧洲那边的诊断软件一查,全显示是M——这才是魔门塔的技术印。业内流传“国际车企挑合作,不光看技术,关键计较小算盘。”
不是谁的算法跑赢谁,拼的是谁能让大厂用得安心。说白了,账算明白,能省则省。魔门塔就像个技术外卖,华为仿佛自己要开连锁餐馆。欧洲师傅最怕被人“套牢”,于是才有这幕宝马宁选“幕后玩家”的翻篇。
前段时间技师小贺搬了新家,群里问他怎么看这事。他乐呵呵发语音:“以后这堆高档车,开起来也许没啥区别。后排乘客点点空调,全是软件在跳舞,就是修起来让人头疼。”至于华为和魔门塔谁能赢,说不定三年后卷到二手市场那才见分晓,倒时维修工倒是能多赚一笔。
(部分细节源自车友微信群与维修师傅闲聊,实际车辆配置和体验以实车为准,具体养护参照4S及官方手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