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公里限速死磕到底?电动车新规让外卖小哥咋办

前几天跟邻居老王聊天,他骑着那辆旧电动车回来,一脸愁容。我问咋了,他说:“你知道不?9月份开始,电动车最快只能跑25公里,这不是要人命吗!”

说起这事儿,还真让人头疼。《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新版本马上就要实施了,这回可真是铁了心要把电动车的速度钉死在25公里每小时。

老规矩没变,还加了紧箍咒

其实早在2019年,国家就搞过一次强制标准,当时就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不能超过25公里。那会儿大家还想着,过几年肯定会改的,毕竟这速度确实有点慢。

结果呢?人家不但没改,这次还加了狠招。新规定里头有个防篡改要求,就是说你的车一旦超过25公里,电机直接断电,想提速?门都没有!

以前那些解码提速的小把戏,现在基本上玩不转了。想要改装提速,得大动干戈,费用也跟着水涨船高。

这下好了,外卖小哥们可犯愁了。25公里的速度送外卖?这不是开玩笑吗?人家催单催得要死,你慢悠悠地骑着,客户能不骂娘?

有需求就有市场,灰色生意红火得很

你以为限速就能解决问题?naive!

25公里限速死磕到底?电动车新规让外卖小哥咋办-有驾

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一条完整的改装产业链。商家们也是没办法,顾客有需求,不做这生意也有别人做。所以各种破解限速、提升动力的服务应运而生,搞得监管部门头疼不已。

央视都报道过两次了,先是北京,后来又是南宁,记者直接蹲点那些改装门店,把人家拍了个正着。各地的执法部门也没闲着,联合行动,查处违规改装,该罚款的罚款,该扣车的扣车。

可就算这么严查,改装生意还是照做不误。前不久记者去济南调查,发现有商家直接跟顾客说:“9月前赶紧买旧标准的车,能跑35公里!”

你看,这不明摆着告诉大家怎么钻空子吗?监管效果嘛,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

一刀切的问题在哪儿?

说实话,我觉得问题的根子在于这种“一刀切”的硬性限速,根本就没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

你想想,上班族需要效率,外卖小哥更是靠速度吃饭。25公里的时速对他们来说就是在要命。这种刚性规定完全没有考虑到差异化的出行场景。

有人建议解禁摩托车,我倒觉得这个想法有点意思,不过更实际的办法可能是把电动轻便摩托车纳入非机动车管理

现在的电轻摩速度一般在35到50公里之间,被划在“机动车”类别里,需要上蓝牌,还得有驾驶证。在那些禁限摩的城市里,这些车根本上不了路。就算在不禁摩的地方,无牌无证被抓到也是麻烦事一堆。

可这类车的速度刚好合适,价格也不贵,挺符合普通老百姓的出行需求。

25公里限速死磕到底?电动车新规让外卖小哥咋办-有驾

要是能把电轻摩划到非机动车里头,既解决了大家的出行效率问题,又能让监管部门从没完没了的“查改装”工作中解脱出来,这不是双赢吗?

外卖小哥的心声

我认识一个送外卖的小伙子,叫小李,干这行三年了。他跟我说:“哥,你是不知道,现在这工作越来越难做。客户要求快,平台也催得紧,25公里的速度我怎么送?一天下来能送几单?”

小李的话道出了很多外卖员的心声。他们不是不想遵守规定,而是现实条件不允许。送餐时间有要求,客户距离有远近,25公里的速度根本应付不过来。

“要么改装车子冒风险,要么就换工作,反正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小李无奈地摇摇头。

这种矛盾不是个案,而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监管的两难处境

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来看,他们也很为难。一边是交通安全的大局考虑,速度越快风险越高,这是客观事实。另一边是民生需求,老百姓确实需要更高效的出行工具。

执法成本也是个大问题。每天要派多少人力去查改装?查到了怎么处理?成本高,效果还不明显,搞得大家都不满意。

有个交警朋友跟我聊过这事儿,他说:“我们也知道25公里确实慢了点,可规定就是规定,不执行不行。但这样下去,改装的人只会越来越多,我们哪儿管得过来?”

25公里限速死磕到底?电动车新规让外卖小哥咋办-有驾

出路在哪里?

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得从制度层面入手。

第一,考虑分类管理。不同用途的电动车可以有不同的标准,比如普通代步用的严格按25公里执行,专业配送用的可以适当放宽。

第二,推动电轻摩非机动化管理。这样既满足了速度需求,又不会让监管失控。

第三,加强技术手段。既然能做防篡改,为什么不能做智能限速?比如在学校、医院附近自动降速,在郊外适当提升。

当然了,这些都需要时间和成本,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

老百姓的期盼

说到底,大家要的不是飞一样的速度,而是一个合理的、能满足基本需求的出行效率

我那个邻居老王就说:“我又不是要去飙车,就是希望上班别迟到,买菜回家别太慢。35公里左右就挺好,既安全又实用。”

这话说得挺在理。绝大多数人的想法都差不多,既要安全,也要效率,找个平衡点不难吧?

25公里限速死磕到底?电动车新规让外卖小哥咋办-有驾

现实很骨感

新规既然已经定了,短期内改变的可能性不大。那现在能指望的,要么是解禁摩托车,要么是推动电轻摩非机动化,要么就是技术升级。

可这些都需要时间,而外卖小哥们的生计等不起。改装市场的红火也说明了问题的迫切性。

监管部门如果一味地严查严打,而不从根本上解决需求问题,这场猫鼠游戏还得继续下去。

最后的话

新国标保障安全的初衷当然是好的,可交通工具毕竟是为人服务的。如果不能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再安全的标准也是纸上谈兵。

现在摆在面前的路有几条:要么调整现有标准,要么开辟新的管理类别,要么就继续在改装与查处之间无休止地折腾下去。

哪条路更现实?哪条路更有利于解决问题?我想答案应该是明显的。

你觉得25公里的限速合理吗?你身边有没有因为这个规定受影响的人?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大家一起讨论讨论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