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狠人了!一次让人又惊又笑的经历。
这个事情得从我认识的一个汽车博主讲起。他平时热爱摩旅,尤其喜欢拆车、改装,敢说敢做。这次,他花了三十万,从一家正规4S店买了辆宝马摩托车。头天还挺幸福的,满心期待着骑着新车出门旅游。刚跑了800公里,他就开始发现轮胎磨损不正常——中间几乎磨平了,但两侧竟然还留有胎毛。这种情况,我当时一听就皱眉——怎么回事?正常轮胎都应匀称磨损,不可能出现这种中空,边缘完好的奇怪差别。
他翻查了自己的行驶记录,确认没有激烈刹车或拐弯那种剧烈操控。车内的技术细节也都正常。于是他拍了照片,在网上发出来求助。结果引发了不少讨论。有网友说得对:这不像正常磨损,像是轮胎内部出了毛病。我自己也觉得,换个角度想,轮胎有这个特殊磨损状态,百分百不是正常用法造成的。为什么?
(这段先按下不表)
他去了4S店,店员一看就摆手:轮胎是易损件,不在保修范围内。你能理解吗?一辆新车,轮胎用不到800公里就要换,店里还推说没责任。真是让人生气。你说车主得多倒霉,花了大价钱买个车,结果轮胎起问题。更搞笑的是,他本想找4S店协商,结果被踢皮球似的推来推去。
于是他干脆自己研究。他把轮胎锯成两半,准备送第三方检测。旁边的小问题来了——没几家检测机构愿意出报告,要么说没设备,要么说没经验。宝马那边呢?也不甘示弱,拖了69天,仍然没有结果。更尴尬的是,同款车在国外用的是米其林轮胎,国内公司却装配了象牌——这点我也觉得奇怪。没细想过,是否厂里出厂的轮胎供应链出现了问题?估算一下,米其林轮胎成本大概每条200-300美元(不确定,大概),而象牌轮胎成本或许更低。换句话说,厂商一下就省了一半的成本,但质量会打折扣吗?
(这段先按下不表)
在他还在维权的宝马中国突然宣布,将摩托车轮胎纳入三包(三包即包修、包换、包退)范畴。你觉得巧合吗?我觉得很难不觉得背后有些压力——毕竟,国内沟通无果,就算厂家口头还是花了点时间反应和处理。
他心想:既然如此,干脆办个签证。不是开玩笑,他背着那半条轮胎,花了好几天时间办签证,飞到意大利米兰国际摩托车展。哪里有宝马的展台,哪里就有机会。真够疯狂的,但我理解。这个博主是个真心摩旅、喜欢用脚丈量世界的人,不仅仅是个看图写话的网红。
当他站在宝马总部的展台前,遇到了厂家的负责人,面谈直说:你们这里的轮胎是谁供应的?怎么会这样?对方说:不是我们制造的,是象牌。他又站那儿,反问:那笔供货合同也得明明白白的。轮胎卖给你们的是谁?为什么国内用的会不一样?这个点当时让我一愣——也是我之前没想过的。国内轮胎供应链里,可能存在引进+改配这种暗箱操作。
象牌的态度更是让人火大:我们只负责生产,销售渠道由你们自己管理。你能理解吗?这相当于是让车主去找幕后操盘手,就像买水果用的那个夫仔店——你只管拿钱,不管货是真是假。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当时在翻那博主的相册,看到他在意大利拍了几张轮胎拆解的照片,细节还挺清楚。他这一跨国维权也算是点醒了一部分人。不说品牌的责任有多大,起码要个态度。很多人可能觉得:出现个别问题,不经意间也会有次品,难免的。但坦白讲,个例出现了,解决才是王道。
关键是,消费者不是非要找茬,只要厂家态度端正,处理问题积极,事情就简单多了。可这个故事让人觉得——企业的冷漠、推诿,才让问题变得复杂。其实还不止一个车主会遇到类似尴尬——比如我认识的那朋友,有次轮胎在高速爆胎,厂家只给返工处理。外人看起来很正常,实际上,出事的这个品牌,投诉次数多得很。
我一直在想:如果一开始4S店能积极点,把检测、解释、处理的流程说得清楚,事情也就不会闹那么大。这样一来,车主也不用死磕,反而还能赢得一些尊重。如今这个案例,也能提醒厂商——别把责任都推给一线,市场不是靠一句易损件不在质保范围活着。
其实我觉得,最打动我的不是轮胎问题本身,而是车主背后那份坚持——在国外跑了两万公里,轮胎依然完好,而国内这辆车的问题就成了供应链漏洞。有朋友说:是不是我们国内检测标准更严?我想,也许吧,但更可能的是,供应链出了问题,厂家没认真甄别。
(这段先按下不表)
不知道你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事情?比如心疼自己那台车,结果一查发现某个零件根本就不合格,但还得自己去对抗。这就像是我们常说的:惯于自己动手的人,更能理解供应链背后那些不得不做的复杂。
对消费者而言,可能最要命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解决的态度和效率。汽车行业把服务当空中楼阁,那很难,让人心寒。你说,像我这次说的这个事,是否还能往好处想?我猜,未来汽车品牌也许会更重视供应链的透明,但能做到多少?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答案。
有没有想过:如果轮胎能用得更长、如果供应链能更稳,咱们的爱车是不是会更安心?还是,还是得看厂家、经销商怎么面对这个意外——我估计,没有哪个行业能像餐厅那样,出点错还能点个赞——除非那锅馄饨特别好吃(这段就别太深究了)。
对了,问一句:你遇到过最让你难以接受的差评或者推诿场遇在哪里?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