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7500刀的“甜蜜负担”说没就没,特斯拉这艘电动车巨轮,还能稳稳地驶向“香”的彼岸吗?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挠头的难题。
回想去年底,九月末的美国,那场景,简直了!
各地特斯拉门店像是春节前的超市,人头攒动,肩摩踵接。
然而,仅仅一周之后,画风突变。
销量数据如同过山车般“断崖式”下跌,门店销售们甚至闲得开始帮隔壁咖啡店搬咖啡豆。
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我想起了我去年抢演唱会门票的情景:截止前五分钟,咬牙跺脚抢了最贵的VIP座,结果第二天一刷闲鱼,票价直接腰斩。
这7500刀的补贴,究竟是“定海神针”还是“海市蜃楼”?
补贴真空到底有多可怕?
十月的第一周,特斯拉的订单量骤降了整整三成。
冰冷的数据背后,是门店里萧条的景象。
曾经需要排队试驾的盛况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销售人员“恨不得把Model Y塞进你咖啡里”的殷勤。
这背后原因再直接不过:特斯拉目前96%的销量都集中在旧款Model 3和Model Y上。
就像一家小饭馆,菜单就两道菜,一旦主打菜下架,生意自然就受大影响。
而所谓的“优惠”,只剩下2.9%的租车利率。
算了一笔账,这月供下来,比我隔壁健身房的年卡还要贵。
您说,谁还会急着“上车”?
马斯克这步棋,显然是把宝押在了“地方版红包”上。
12个“蓝州”倒是积极响应,推出了最高5000美元的地方性补贴,这相当于官方把7500美元的空缺填上了三分之二。
听起来是挺诱人,可问题是,还有22个“红州”的州长公开表示不买账。
我那德州的朋友就跟我吐槽,说他们那儿的销售,进门第一句话就是:“电动车?
您自己想办法。”
至于那众议院关于补贴延期的草案,彭博社的评估概率只有40%,这几乎就等于“没戏”。
说白了,马斯克这会儿,就像个滴滴司机,路线改不改,还得看这“红绿灯”的脸色。
这“地方版红包”究竟能不能救命,我打心底里打了大大的问号。
那么,德国制造的“便宜Y”能否成为救世主?
柏林的格伦海德工厂提前两个月就正式通电运营,其目标是将这款售价3.5万欧元的电动车,直接推向大众ID.4的市场竞争前沿。
在我看来,这或许是整场博弈中真正的“大Boss”。
这款车采用了Northvolt提供的“绿电芯”,环保标签直接印在车身,这在崇尚环保的欧洲市场,无疑是个巨大的卖点。
然而,如果欧盟真的将中国电池组件的进口税提升至12%,那么成本控制将变得异常艰难,这就像是穿着高跟鞋去跑马拉松,技术上可能没问题,但姿势实在是不好看。
这款“德国制造”的王牌,能否在这场价格战中力挽狂澜,还有待观察。
就连那个曾经被当成“段子”的Optimus机器人,如今也加入了这场热闹。
它已经真正走进了工厂,开始拧螺丝,效率居然达到了人工的80%!
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细想之下却让人不寒而栗。
拧螺丝的岗位少了,可那些维修机器人的岗位,却还没培养出来。
我一朋友打趣道:“以后简历上写‘精通机械手指更换’,说不定比现在写‘熟练使用Office’吃香多了。”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真是让人既感叹又担忧。
究竟该如何抉择?
明年购车,您会冒险去赌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联邦补贴,还是直接将目光锁定在国产车企的降价浪潮上?
我在这里,诚挚地邀请您在留言区分享您的真实想法,咱们好好地“开诚布公”地聊一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