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CX-5轴距暴涨115mm配2.5L自吸,18万起售向新能源宣战,三周实测后我在山路上找到了答案

马自达CX-5轴距暴涨115mm配2.5L自吸,18万起售向新能源宣战,三周实测后我在山路上找到了答案

那天下午在秦岭山路连过七个发夹弯,副驾的老婆居然睡着了。

马自达CX-5轴距暴涨115mm配2.5L自吸,18万起售向新能源宣战,三周实测后我在山路上找到了答案-有驾

这事搁以前开老款CX-5根本不可能——她晕车体质,平时走山路必吐。可这次方向盘转多少车头就给多少,没有半点犹豫,车身也贴着弯心走得很顺。GVC系统这玩意儿说不清道不明,但身体会记住那种稳当劲儿。出弯补油的瞬间,轻混电机补了一脚,2.5L自吸没有想象中那么肉。

回到空间的事。

第一次坐进后排,我那条常年顶着前排椅背的右腿终于解放了。轴距加了115mm不是白给的,两拳的膝部空间配合加大的后门开度,我妈上车再也不用侧着身子挪进去。后备厢塞下婴儿车和两个28寸行李箱还有富余,上周末全家去郊区,连帐篷和烧烤架都装进去了。这种实用性的提升,比账面数据来得更直接。

马自达CX-5轴距暴涨115mm配2.5L自吸,18万起售向新能源宣战,三周实测后我在山路上找到了答案-有驾

动力账面不唬人,开起来也确实如此。

市区跟车的时候,以前那种低扭绵软的感觉淡了很多。24V轻混系统在起步和再加速时会介入,虽然不是那种电车式的推背感,但也不会让你焦虑地深踩油门。高速巡航挺省心,油耗稳定在6.5个左右,这个成绩在2.5L自重的车上算交代得过去。中段加速超车够用,发动机转速拉到4000转以上声音还挺好听,这种声浪在电车上是体会不到的。

马自达CX-5轴距暴涨115mm配2.5L自吸,18万起售向新能源宣战,三周实测后我在山路上找到了答案-有驾

内饰这次舍得下本了。

15.6寸屏幕终于不是个摆设,触控响应速度跟手机差不多,谷歌地图的路线规划比原厂靠谱太多。实木饰板摸上去温润,缝线工艺也挺细,至少看着不廉价。不过有一说一,这套车机的语音识别还是有点拉胯,复杂指令经常听不懂,好在物理按键保留得够多,操作习惯了也不麻烦。

安全配置给得挺实在。

马自达CX-5轴距暴涨115mm配2.5L自吸,18万起售向新能源宣战,三周实测后我在山路上找到了答案-有驾

360全景在地下车库挪车时帮了大忙,画面清晰度比预想中好,畸变控制得还行。AEB测过几次,白天反应灵敏,晚上识别距离会短一些。变道辅助的提示音有点烦人,后来在设置里调成了震动提醒。这些电子配置多少给点心理安慰,但真遇到紧急情况,还是得靠自己的判断和反应。

价格这块听说会压到18万起步。

马自达CX-5轴距暴涨115mm配2.5L自吸,18万起售向新能源宣战,三周实测后我在山路上找到了答案-有驾

如果真是这个数,性价比就出来了。全系标配L2级辅助驾驶,中控大屏、全景影像这些配置也下放到中配,同级别的CR-V和RAV4要达到同样配置得多花两万。当然,具体价格还没定,销售那边也是含糊其辞,反正先观望着。

跑高速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NVH的进步。

风噪压住了,120巡航时车内还能正常聊天,不用扯着嗓子说话。底盘质感也上了个台阶,过减速带和坑洼路面时悬挂能把震动处理得很干脆,不松散。后多连杆在弯道里撑得住,不会出现那种外侧悬挂压到底的情况。这种细节上的打磨,开得越久越能体会到。

马自达CX-5轴距暴涨115mm配2.5L自吸,18万起售向新能源宣战,三周实测后我在山路上找到了答案-有驾

说到底,马自达在走一条跟大部队不太一样的路。

市面上都在卷电池包、卷零百加速、卷语音助手能不能理解方言,它却还在死磕油门踏板的脚感、转向比例的精准度、座椅支撑性的软硬程度。这种执拗有点像那些坚持用机械键盘的程序员,明知道趋势是触控屏,但就是觉得按键反馈更踏实。

马自达CX-5轴距暴涨115mm配2.5L自吸,18万起售向新能源宣战,三周实测后我在山路上找到了答案-有驾

开了三周,我没后悔。

它不是那种开出去特别拉风的车,也没有什么让人尖叫的黑科技,但每天上下班的时候,握着方向盘的感觉很扎实。不用担心续航焦虑,不用琢磨去哪儿找充电桩,加满油该去哪儿去哪儿。这种不被束缚的自由感,在当下这个时间点,反而成了一种稀缺品。

买不买得看需求。你要是冲着电车那股快劲儿和一堆屏幕去的,CX-5肯定入不了你的眼。但要是想找台能踏踏实实开十年、保养成本低、开起来还有点意思的家用车,不妨去试驾感受一下。

马自达CX-5轴距暴涨115mm配2.5L自吸,18万起售向新能源宣战,三周实测后我在山路上找到了答案-有驾

市场走市场的,自己开着舒服才是硬道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