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飘出来个消息,说2026年的宝马X5,要搞个大的,一口气端出五套动力系统。汽油、柴油、插混、纯电,甚至还有个氢能源。我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不是宝马牛逼,而是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蔚来的换电体系好不容易把故事讲圆了,结果宝马直接掀桌子,表示我不光要换电,我还要换发动机,换燃料,换信仰。
这操作,不叫技术布局,这叫“不务正业”。或者说,是在用一种行为艺术,来掩饰内心的巨大恐慌。
讲真,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大家不是在抢蛋糕,而是在琢磨怎么把整个餐厅给爆了,谁也别吃。前有理想“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后有小米直接把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在这种修罗场里,你指望大家体面?不存在的。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而宝马这个百年老店,突然整了这么一出“五行大阵”,金木水火土一套心法全都给你,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不装了,摊牌了,我也不知道未来该往哪走,所以我干脆在十字路口中间当场躺下,让你们先走,我看看哪个方向死的比较少。
你以为这是给消费者自由选择?别逗了。这就像你去一家餐厅,菜单厚得像新华字典,翻开一看,川菜粤菜日料法餐烧烤麻辣烫应有尽有。你觉得这家店的老板是厨神吗?不,他只是个囤积癖,而且大概率每道菜都很难吃。因为资源是有限的,一个厨子团队,不可能同时精通所有菜系。同理,一个车企的研发资源,也不可能在五条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上,都做到行业顶尖。
这背后是一种深刻的战略纠结。宝马看着特斯拉,浑身发抖。特斯拉是啥?它不是车,它是一种信仰,一种玄学。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三电系统、聊底盘调教,他跟你聊马斯克要去火星。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宝马也想有这种光环,但它那身传统豪华的“金钟罩铁布衫”,在电车时代突然就成了累赘。
所以它搞纯电,搞iX5,说充电10分钟能跑300公里。这技术听着很厉害,像个压缩毛巾,看着小,潜力大。但问题是,决定电动车体验的,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峰值数据,而是你家楼下那个被油车占了的充电桩,是高速服务区里排到让人心态爆炸的长队。
然后宝马又不敢放弃燃油车。为啥?因为那是它的基本盘,是刻在骨子里的DNA。我作为一个开过油车也开过电车的中年人,我必须承认,发动机的轰鸣和线性加速的快感,确实是电车给不了的。但时代变了,当所有人都开始用手机看小说的时候,你还在坚持卖实体书,不是情怀,是跟不上版本。
最骚的是,它还搞了个氢能源。这玩意儿,简直是典中典。氢能源好不好?当然好,环保,加能快。但它的问题是,加氢站比大熊猫还稀有。你买个氢能源车,日常通勤半径可能都出不了你们小区。说真的,我最近在琢磨要不要把家里的油车卖了,换个电的,结果光是看充电桩的安装要求,头都大了两圈。这氢能源,简直是把难度调到了地狱模式。
写到这我得停一下,我感觉我这个修仙的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它又特别对。宝马就像一个名门正派的长老,本来修炼的是祖传的内燃机心法,天下无敌。结果突然来了几个踩着飞剑的年轻人,用的是完全不讲道理的“电力功法”,打得他措手不及。长老慌了,他既想保住祖宗基业,又想偷学对手的招式,甚至还翻出了几百年前没人练的“氢能禁术”,打算一起练。结果就是真气乱窜,走火入魔。
这简直是疯了!
你看,同行们都“悟了”。有的彻底躺平,all in电动化,管他三七二十一,先上了船再说。有的专心搞混动,把油和电玩出花来。大家路线都很清晰,就是奔着一个方向加大加大再加大。只有宝马,在原地画了一个圈,把自己关在里面,搞起了多元宇宙。
这种“我全都要”的贪婪,最后一定会传导到研发黑洞和终端价格上。五条路线的研发成本,你猜最后谁来买单?还不是我们这些消费者。更可怕的是,当资源被无限分散,宝马在任何一条路上,都可能被那些All in的对手用闪电战打穿。到时候,它引以为傲的驾驶乐趣、豪华体验,在绝对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代差面前,会显得不堪一击。
所以,宝马X5的五种动力,是进步还是妥协?它既不是进步,也不是妥协。
它是一个旧时代王者,在新世界门口最后的、也是最华丽的一次原地抽搐。你以为他在第五层,他可能在大气层,也可能,他根本就不在楼里,他出门遛弯去了。你永远也搞不懂一个不想醒的人。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