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汽车界有意思的事儿,真不少。增程式动力就是个典型:欧洲人最早想出来,美国人把它开上了马路,最后却在中国火到不行。
其实别克才算是这门技术的“开山鼻祖”。上世纪就有人质疑它——“用油直接驱动不好吗?非要先发电再驱动,多绕一圈。”但现实打脸,现在大街上跑得最欢的,偏偏就是增程车。理想、问界、岚图,这些名字你随便喊,都能在路上看到一堆。
为什么偏偏在中国火?我觉得核心还是国情。
• 国外有的是高速、便宜油价,用纯燃油车无压力。
• 中国情况就复杂了:一线城市电桩密集,跑市区基本用电;一到节假日高速排队,电动车车主“充电焦虑”发作,增程反倒成了救命稻草。
• 我有个同事,之前开CR-V,现在换了理想L7,算下来一公里能省掉一半油钱。他开玩笑说:“我这车买来相当于自带一个小电厂。”
再说结构优势。很多人以为增程复杂,其实恰恰相反。发动机只干一件事——发电。工况稳定,热衰减小,寿命长,保养频率还低。空出来的空间,可以塞大电池、上更高级的悬架,甚至一堆摄像头雷达,直接为智能化做铺垫。现在谁不是动不动就十几个传感器?没有电气化的底子,哪搞得动。
说回别克。成都车展我看了它的新车“至境”系列,L7轿车摆在那儿,一下子让我愣了下:这还是以前那个美式别克吗?宽大厚重的气质没丢,但内饰大屏、智能驾驶、国产芯片一样不少。尤其是它用的Momenta辅助驾驶方案,说实话,体验感并不比某些新势力差。
价格是关键。传说L7定在30万左右。这个价位能不能行?我打个问号。30万区间是新能源竞争最惨烈的地方:理想L6、问界M7、智己、极氪,各家都在卷智能和空间。别克的优势在于底子厚,渠道网点全国铺开,售后比新势力稳妥。但劣势也明显,新能源这块它起步晚,品牌“新势力感”不足。
我的个人判断:如果至境的SUV能压在25万以内,MPV再冲30万,这条产品线才可能真正打开局面。要知道,新能源用户已经被新势力教育过一轮了,大家不光要配置,还要体验和价值感。别克如果还是老套路——高价走量,那很可能会重蹈覆辙。
总结一句:别克这次不只是要卖车,而是要证明自己才是增程的原创者。但中国市场不会因为你是鼻祖就买账,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永远是产品力和价格。说得直白点,至境能不能成功,就看它能不能做到“既像新势力,又比新势力更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