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爱车的朋友,提到最近炙手可热的小米SU7,大伙儿是不是也跟着心潮澎湃?
这车,从初露锋芒到现在,吸引眼球的能力堪比顶流明星的绯闻,走到哪儿都是焦点!
有人说,能抢到第一批交付的小米SU7,简直就像天上掉馅饼,转手一卖,轻轻松松赚个九万,直接奔向小康生活!
还有人盘算着,弄辆小米YU7(老实说,这名字总给我一种山寨感,你们有没有同感?
),跑网约车或者做租赁,一天下来进账上万,比九九六强多了!
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今天,用车社必须负责地告诉各位,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通常有些骨感。
大多数人,梦想着靠小米SU7一夜翻身,结局可能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为何如此断言?咱们先看看几个真实例子,让各位清醒一下。
还记得小米SU7在欧洲市场首次亮相的时候吗?
那场面,真是风光无限!
二手车价一路水涨船高,最高时竟然溢价到十二万!
一辆原本六十万的新车,转个手就能净赚十二万,这买卖简直划算到家了!
可惜好景不长,三四月间,围绕着小米SU7的技术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各种质疑声浪接连袭来。
这下可坏事了,二手车价一落千丈,如同高台跳水般跌至四十到四十五万!
五月虽略有反弹,但也仅仅回到四十五到四十七万的水平。
那些之前高价入手的车主们,还没来得及享受几天,就被牢牢地套在了高位,欲哭无泪!
更让人瞠目的是租车市场!
小米SU7刚开始交付使用那几天,顶配Ultra版本的单日租金竟然飙升到一万元!
即使现在,普通版本的日租金也维持在一千到五千元不等。
如果各位手握一台配置拉满的顶配车型,那就更吃香了,在封闭场地用于试驾体验的日租金甚至能达到一点五到两万元!
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是不是觉得赚钱简直易如反掌?
先冷静!
用车社在此给大家浇一盆冷水,免得头脑发热!
借用《史记·货殖列传》里的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当前,更要保持头脑清醒。
第一坑:市场风云突变,让你血本难收!
小米SU7上市至今短短三个月,二手车身价就骤降了百分之二十,部分车主已经为此损失了五到十万!
诸位真觉得这股热潮会持久不衰吗?
别太天真了!
要知道“亢龙有悔”,等热度散去,你的爱车身价可能连废铁都不如!
到时候,后悔药都没地方买!
想想那些曾经被资金热捧的“理财新贵”,共享单车,P2P借贷,哪个不是过眼云烟?
车子也一样,指望它保值增值,不如指望天上掉馅饼!
第二雷:系统频繁更新,让你一夜落伍!
新能源车最怕什么?当然是系统升级!
今天还备受追捧,明天可能就泯然众人!
早期版本的小米SU7,极有可能因为后续的系统升级而丧失市场竞争力。
回想一下,小米YU7(再次忍不住吐槽这个名字的槽点满满)上市后,老款车型很可能直接被打回原型,功能陈旧,体验糟糕,谁还会高看一眼?
第三险:出租合同暗藏玄机,稍不留神就掉坑里!
想把小米SU7投入租赁市场?想法很好,但风险同样不容小觑!
个人车辆用于租赁,缺少周全的法律保障,万一遇到车辆损伤等纠纷,很可能损失惨重!
别以为签了一纸协议就能万事大吉,其中的条款往往暗藏陷阱,一不小心就会吃大亏!
用车社告诫大家,租车行业的“水”深不见底,没有过硬的实力,切莫轻易下水!
第四槛:顶配车型价格高昂,让你压力倍增!
以为六十万就能轻松拿下顶配的小米SU7?想的太美好了!
各种选装配置加起来,总价直逼六十万大关!
一台身价逼近六十万的车,想要原价转手谈何容易?
不要被“顶配很香”的说法迷惑,务必认真权衡自身的经济实力,千万别打肿脸充胖子!
第五劫:盲目跟风消费,让你追悔莫及!
小米SU7现在的热度居高不下,很多人都是在狂热氛围的裹挟下,一时冲动买了车!
一旦热潮消退,大量车主很可能会对自己的决策感到后悔,进而寻求退车,可小米SU7偏偏不支持退订!
到那时,只能独自吞下苦果!
请务必记住,不要被“别人靠它赚了九万”的传闻冲昏头脑,保持冷静,客观分析自身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才是明智之举!
用车社不厌其烦地说了这么多,并非有意给大家泼冷水,而是希望大家能对潜在的风险有充分认识。
正所谓“智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在利益面前更要保持警醒。
所以,究竟该不该入手小米SU7?
用车社在此提供几条参考意见:
如果是人生第一辆车,建议优先考虑燃油车或入门级的新能源车型,从而有效规避因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毕竟,买车是为了提升生活品质,而不是用来冒险投资的!
如果是有经验的老司机,并且对市场动态有着较为敏锐的洞察力,可以考虑购买顶配车型,并及早布局租赁渠道,力争在高收益窗口期(上市后的头三个月)赚取利润。
但务必牢记,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下面,用车社再分享几个真实的案例,供各位参考借鉴:
有位车主通过转让小米SU7的预定名额,确实获利九万元,但由于后续的系统更新导致车辆贬值,最终实际亏损两万元。
有位博主将小米SU7 Ultra租借给他人用于赛道体验拍摄,单日租金收入高达一点八万元,一个月下来净赚五万元,但车辆磨损严重,后续维护费用不菲。
还有车主因为选装了昂贵的碳纤维组件,总价超出预算太多,一气之下直接放弃购车,损失惨重。
小米汽车所展现出的“潜在红利”的确颇具吸引力,然而其背后也潜藏着五大风险因素!
如果各位已经成为了首批车主,务必将以上“避坑指南”牢记于心!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购车是一项重要的个人决策,务必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与经济状况进行全面考量,切忌盲目跟风,人云亦云!
各位读者,你是否已经喜提小米SU7?
你购买的是哪个版本?
目前的租赁收益如何?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实经历,让大家共同交流经验,规避风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