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那台68万的南汽重卡,跑了85万公里,山东车主拒绝12万收购价:当年开它走青藏线,坐着比飞机还稳当

2005年那台68万的南汽重卡,跑了85万公里,山东车主拒绝12万收购价:当年开它走青藏线,坐着比飞机还稳当

服务区遇见那台05年的凌野时,车主正蹲在车轮边上抽烟。车漆斑驳得快看不出原色,可他擦那个“凌野”标志的动作,像擦自家孩子脸上的泥点子。

“前些天有人出12万想收,我寻思着这车跑了85万公里了,也该歇歇。”他递给我根烟,“可转念一想,还是算了。”

我瞟了眼那台车,心里大概有数。这玩意儿当年落地68万,2005年那会儿,一台解放或者重汽也就四十来万。贵出这么多,图什么?

2005年那台68万的南汽重卡,跑了85万公里,山东车主拒绝12万收购价:当年开它走青藏线,坐着比飞机还稳当-有驾

“你别看它旧,”老哥似乎看出我的疑惑,“这车开起来,跟别的不是一码事。”

凌野这名儿,现在的年轻司机可能都没听过。2003年南汽憋了口气,找意大利依维柯合作,想弄台真正拿得出手的高端重卡。那时候国产重卡还在啃斯太尔的老本,进口车又太贵,市场中间空了一大块。

动力上用的是依维柯Cursor那台13升机器,520匹马力,2300牛米的扭矩。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热效率能到43%——这个数字搁现在都不丢人。当年那些号称大马力的国产机,实际上路一跑,差距就出来了。

变速箱才是重头戏。德国采埃孚的16挡全自动AMT,2005年的国产重卡能用上这东西,简直不可思议。长途跑山路,一晚上换挡几百次,第二天胳膊抬都抬不起来。可这车不用,方向盘后面那个拨片轻轻一碰,电脑自己算好了给你换。某个快递公司当年装了这套系统,单车油耗直接降了四个多点,一年省下的油钱够买台小面包车。

2005年那台68万的南汽重卡,跑了85万公里,山东车主拒绝12万收购价:当年开它走青藏线,坐着比飞机还稳当-有驾

“不过我最稀罕的,还是那个缓速器,”山东老哥把烟头摁灭,“走川藏线那些年,下长坡基本不用踩刹车。”

这事儿得细说。普通重卡走山区,长下坡全靠刹车,刹车片烧红了冒烟,有时候还会失灵。可凌野那套液力缓速器,利用变速箱油的阻力来减速,脚不用挨着刹车踏板,车速照样控制得稳稳当当。有个车队用了三年,硬是一起刹车事故都没出过。

还有全空气悬架。前后八个气囊,车身高度能自己调,颠簸路上的晃动能比钢板弹簧少一大半。我认识个跑危化品的,他那台凌野拉罐车走高速,罐体震动比别人的车少七成,客户那边投诉几乎就没有过。

“装货的时候,车能自己蹲下来,”老哥比划了个手势,“省了多少事儿你都想不到。”

按理说这么好的车,应该满大街跑才对。可凌野从2003年到2008年,前后也就造了三千来台。南汽被上汽收了以后,重卡业务就不重视了。加上陕汽、重汽那些品牌起来了,价格打下来不少,性能也跟上来了,凌野那六十多万的价格就有点扛不住。

2005年那台68万的南汽重卡,跑了85万公里,山东车主拒绝12万收购价:当年开它走青藏线,坐着比飞机还稳当-有驾

可技术不会白费。现在那些高端国产重卡标配的AMT、空气悬架、缓速器,很多思路都是凌野先趟出来的。有人说它昙花一现,我觉得更像是开路的——让后来者知道,国产重卡能做到什么程度。

现在路上还在跑的凌野,满打满算也就两百台。配件基本靠进口,变速箱ECU模块坏了,修一次就得大几千。可有些人就是舍不得换。

去年卡车文化节,有个年轻人开着他爹留下的凌野,一群老司机围上去拍照。有人摸着驾驶室感慨:“当年开这车跑青藏,坐着比飞机还稳。”

那天临走时,山东老哥突然问我:“你说这车还能开几年?”

2005年那台68万的南汽重卡,跑了85万公里,山东车主拒绝12万收购价:当年开它走青藏线,坐着比飞机还稳当-有驾

我看了看那台车,车架子还挺直,发动机听声音也不虚。“照你这么保养,再开个十年八年,问题不大。”

他笑了:“那就行。这车啊,开顺手了,真换不了。”

我懂他的意思。那个年代的东西,有股子劲儿在里头。不是说配置多高,而是那股子要把事情做好的心气儿。这股劲儿,比什么参数表都值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