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上市,3分钟大定超20万辆,1小时大定超28.9万辆,可谓是来势汹汹,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然而,特斯拉却依旧稳坐中军帐,销量稳居第一,友商们只能争当“活雷锋”,自己贴钱为小米兜底,让消费者大胆下定。这不禁让人好奇,特斯拉究竟凭什么如此淡定?
友商焦虑,特斯拉“爱买不买”
小米YU7上市当晚,不少新能源车企老总可能彻夜难眠。为了应对小米的冲击,友商们纷纷推出各种政策,比如蔚来凭YU7锁单截图购车可抵5000元,极氪为转购用户补齐5000元定金并指导退单,小鹏为退订用户提供购车配置积分等等。
然而,特斯拉却显得十分淡定。小米YU7上市后,特斯拉交付中心依旧热闹非凡,交付量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特斯拉的工作人员表示,全新Model Y年初才登陆国内市场,现在正是上升期,小米YU7不会对他们产生太大影响,“特斯拉的对手只有自己”。
特斯拉已成为智电时代的大众丰田
很多人认为,小米和特斯拉都是“宗教品牌”,卖的是人设,是创始人光环,一般制造业企业比不了。然而,如今的特斯拉已经走下神坛,正在成为智电时代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大众丰田。
特斯拉Model Y虽然内饰依旧“毛坯”,选车漆、浅色内饰、20寸轮毂,统统都要加钱;特斯拉引以为豪的FSD辅助驾驶还未在国内开放,想要自动泊车得再掏3万2,否则就只有基础的主动巡航控制和车道内智能辅助转向功能……如此竟然还能长盛不衰!
这是因为,特斯拉在消费者眼中,是一个不太会出错的选择。它时间长,销量大,得到市场充分验证,品质有保证;续航扎实,电耗低,超充站也很多,日常用车少焦虑;产品和价格稳定,不会被背刺,保值率也相对较高。
特斯拉给友商们上了一课
特斯拉给友商们上了一课:
用户其实一点也不贪心,他们所求不过是不被骗:别虚标,表显一套,实际另一套;别画饼,收了钱迟迟没有OTA;别背刺,一年磨三剑,分分钟降价增配。
当新能源市场驶入竞争的深水区,少即是多。很多车企火急火燎推陈出新,产品未经充分打磨就草草上市,因此热度难以持久,废了只能再继续推新,导致钱没少花,却一直得不到用户认可。
不如一开始就站在全球视野,吃透用户需求,聚焦有限的几款产品,做到极致,使其成为真正的经典。企业既能快速实现规模化,降低成本,也能收获品牌口碑。
造车不是造手机,更不是造玩具,“神话”总要回归现实。无论资本怎么说,创始人如何吹,想要主流消费者心甘情愿掏几十万,再把自己和家人的性命托付于你,拼的还是扎实的基本功。所以别盯着人工智能,先把电耗做到Model Y的水平再说。
总而言之,现在的小米,你不要学,但现在的特斯拉,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一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