呲牙理想车主炸裂维权!4S店反咬用户!全网怒炸锅!

呲牙理想汽车

李想估计也没想到,自家品牌会以这种方式在抖音上“火”出圈。不是因为新品发布,也不是因为销量再创新高,而是因为一个名为“理想车主的素质”的视频合集。点开一看,嚯,那场面,简直是把公路当自家客厅了。随意停车,一辆车霸占两个车位那是基本操作;强行并线,一点不打招呼,好像整条马路都是他家开的。那一瞬间,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屏幕前的我脑子里就一个念头:这还是那个标榜“家庭幸福”的理想汽车吗?

呲牙理想车主炸裂维权!4S店反咬用户!全网怒炸锅!-有驾

曾几何时,理想汽车的形象多好啊。主打一个“奶爸神车”,瞄准中产家庭,用户的画像清晰得不能再清晰:事业有成、顾家、有品位。车展上,李想本人侃侃而谈,描绘着一个又一个温馨的家庭出行场景,那感觉,买的不是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身份认同。可现在呢?这些不文明驾驶的视频,就像一把尖刀,精准地插进了理想用心营造的品牌形象里。原本那个温文尔雅的中产精英形象,瞬间被贴上了“路霸”、“没素质”的标签。这反差,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这事儿一出,网上立马炸了锅。知乎上有个匿名网友说得挺到位:“以前你开个理想,别人觉得你是个爱家的好男人;现在你开个理想,别人可能得先倒退三步,看看你是不是要表演‘横行霸道’。”这话虽然有点损,但确实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品牌这东西,建立起来千辛万苦,毁掉它,可能就是一个不打转向灯的变道,一个停歪了的车位。当一个品牌的负面印象和它的用户群体深度绑定时,那麻烦可就真大了。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追了个女神,结果发现她身边的闺蜜团全是奇葩,你还敢往前凑吗?理想汽车现在面临的,就是这么个尴尬局面。之前的什么i8对撞重卡引发的争议,跟这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技术上的事儿,总有解释的余地,可这用户口碑一旦崩了,想再扶起来,那可比登天还难。

当然了,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理想汽车,似乎也有点冤。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理想这几年卖得是真火,销量蹭蹭往上涨,街上的能见度堪比当年的大众。车多了,遇到几个不守规矩的司机,概率上讲也正常。就像有人说的,你不能因为景区里有开奔驰宝马乱停车的,就说这俩牌子不行吧?说到底,不文明驾驶这事儿,核心是“人”的问题,不是“车”的问题。中国人富裕起来了,开好车的人多了,但有些人的驾驶文明素养,显然还没跟上车子的档次。这锅,不能让车自己背。

但话又说回来,品牌方是不是就一点责任没有呢?也不尽然。品牌在选择用户,用户也在塑造品牌。理想汽车一直以来强调的“家”文化,那种温馨、和谐的氛围,无形中也给用户设定了一个很高的道德期望值。当你把自己标榜成“三好学生”时,一旦犯了错,受到的指责自然会比“差生”更严厉。这就像一个平时文质彬彬的教授,突然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带来的冲击力肯定比一个街头混混要大得多。所以,理想汽车现在是被自己的“人设”反噬了。它卖的不仅仅是车,更是一种价值观,一种身份标签。当一部分用户的行为与这种价值观背道而驰时,对品牌的伤害就是加倍的。

这场风波,其实也给所有车企提了个醒。在埋头造车、拼销量的同时,怎么去引导和维护好自己的用户社群文化,同样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用户是品牌的活广告,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塑造着品牌的公众形象。尤其是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一个短视频就能掀起一场舆论海啸。理想汽车的用户社群一直做得不错,各种车友会、APP互动搞得有声有色,但现在看来,光有线上的和谐还不够,线下的文明驾驶同样需要被重视起来。或许,理想可以考虑搞一些“文明驾驶倡议”之类的活动,给那些模范车主一些奖励,用正向的激励去引导社群风气。毕竟,堵不如疏,与其被动地应对负面舆论,不如主动出击,重塑品牌形象。

这事到最后,其实已经超出了一个汽车品牌的范畴,变成了一个社会现象的缩影。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汽车文化?是互不相让、以快为荣,还是彼此尊重、安全第一?每个手握方向盘的人,都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你的每一次文明礼让,不仅是为你自己,也是在为你开的那个品牌的形象加分。

所以,这事儿最后会怎么收场?理想汽车的销量会因此一蹶不振,还是这阵风刮过去就完了?李想和他的团队,又能拿出什么样的方案来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口碑危机?这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经此一役,无论是理想汽车,还是我们每一个交通参与者,都该好好反思一下了。你们觉得呢?这到底是车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评论区不妨聊聊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