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吉利闯巴西:一个自己盖厂一个借船出海,这俩活法谁更聪明?
同样是去南美新大陆开拓市场,比亚迪和吉利这两家中国车企,活脱脱演成了两种不同的生存剧本。
先看比亚迪,典型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派。前几年跑到巴西,没急着找合作伙伴,直接圈了块地就开始折腾。从平整土地到盖厂房,从引进生产线到搭建销售网络,全流程自己把控。听说他们在巴伊亚州的工厂,连螺丝钉都是自家供应链提供的,生产线上跑的电动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基本全是自研的。这种玩法像极了老家村里盖房的实在人——买地、打地基、砌墙、装修,每一步都攥在自己手里。好处也明显,后续扩产不用看别人脸色,成本控制更灵活,关键核心技术不外流。但坏处也实在,前期投入大得吓人,从拿地到投产少说得花个三五年,资金压力像块大石头压在身上。
再看吉利,走的是“借势发力”的巧路子。人家没急着自己建厂,反而盯上了在巴西根基深厚的雷诺。前两年通过资本运作,成了雷诺巴西业务的重要股东。这一来,雷诺现成的工厂、销售渠道、本地供应链,吉利都能直接用。就像去朋友家借厨房做饭,锅碗瓢盆不用自己买,煤气灶现成点,菜也不用从头种,省了大把时间和成本。去年吉利在巴西推出的首款车型,从下线到进4S店只用了不到半年,速度比特斯拉在当地扩张还快。不过这路子也有软肋,毕竟不是自己的地盘,利润得分一部分给合作方,重大决策也得商量着来,关键时刻话语权可能受限。
这俩选择背后,藏着两家企业的基因密码。比亚迪打从造车那天起,就憋着劲搞“垂直整合”,电池、芯片、零部件恨不得全自己造,安全感全来自“啥都能攥在手里”。吉利则更像个“资源整合高手”,这些年收购沃尔沃、路特斯,投资极氪、魅族,玩的就是把全球资源串起来为己所用。你说谁对谁错?还真不好说。
有人觉得比亚迪太保守,放着现成的合作机会不用;也有人觉得吉利太冒进,关键环节依赖别人总不踏实。可放到现实里,这俩路子都能跑通。比亚迪在巴西卖的电动车,因为核心部件自主,维修成本低,当地出租车司机抢着买;吉利借雷诺的渠道,新车刚上市就冲进了巴西销量榜前三。
其实放到更大的视角看,中国企业出海早过了“非此即彼”的阶段。有的行业必须自己掌控全产业链,像新能源这种技术密集型,核心专利握在手里才不怕卡脖子;有的行业资源整合更高效,像传统制造,利用当地成熟体系能少走十年弯路。
关键是得认清楚自己几斤几两。要是手里钱够多、技术够硬,学比亚迪稳扎稳打没问题;要是擅长资本运作、资源对接,像吉利这样“四两拨千斤”也能成。就像种地,有的是深耕细作的老把式,有的是包地合作的种植户,最后看收成,谁高谁低还得看年景和本事。
现在看这两家在巴西的布局,比亚迪的工厂已经带动了一批中国零部件供应商过去,慢慢形成产业集群;吉利的合作模式也让更多中国品牌开始研究“借船出海”。说不定过两年再看,这俩又会碰撞出新的玩法。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资料参考:比亚迪巴西工厂项目进展(来源:比亚迪官网2023年海外布局公告)、吉利与雷诺战略合作信息(来源:吉利集团2022年投资者关系文件)、巴西汽车市场销量数据(来源:巴西汽车工业协会2023年报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