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展会撤展,车型与瑞士品牌相似,国内谈原创困局

人声嘈杂的法兰克福国际展览中心,观众刚刚涌进展馆,杭州蹬车俱乐部的王先生还在和同伴讨论最新电池组装技术。上海凤凰的展台没什么异常,灯光下,一排电动山地车银光闪亮,Fuelist EXE那道锋利的三角车架一下子就吸引住不少德国骑手。他们摸着车把,有人低头看焊缝,还有人用手机边拍边发社交平台,点赞瞬间就冲进展会热门话题。35分钟后,这辆主角电动车却消失了,只在手机相册和碎片新闻里留下影子。

现场围观的德国展商说,看起来凤凰的那款车型线条、折边、曲梁,像极了去年Cilo的展品,几乎一模一样。他身后几个意大利采购直接摊手,怎么连细节都能做到如此高相似度,刹车卡钳、轮组搭配连螺丝间距都不差毫厘。瑞士人不太讲现场协商,SEMG的法务团队拎着欧盟和德国的禁令文件赶来,额头冒汗的凤凰工作人员跟着展会主办方快速移动车辆,撤展流程全程被旁观者拍下来上传X和LinkedIn,评论里什么语言都有,气氛很快发酵。

撤展卫士出现得惊人有效率。欧盟《外观设计条例》,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加上正式法院盖章文件,四个小时,审到结论,下到书面判决,组委会出面通知,凤凰必须配合,否则展会不再欢迎。这种速度,用德国本地记者的话就是:“措施比球场红牌还决断。”现场上海凤凰无可多言,直接开始拆展,边撤边接到后续指令,Eurobike官网产品页内容同步下线,英文页面和多语言介绍瞬间消失。几年前还是羡慕德国展会处理投诉的“高效样板”,这回中国展商直接成了主角。

法兰克福展会撤展,车型与瑞士品牌相似,国内谈原创困局-有驾

撤完还没结束。Velojournal的本地记者趁机调研发现,凤凰展位里还有另一辆电动山地车,说跟瑞士Flyer的高端Uproc X对比,对着产品目录,发现外观极为接近。有人现场电话咨询原厂,技术细节比对下来,连车头角度、铝合金件的表面处理都不能说毫无关系。观众们开始议论,中国品牌是不是又要卷入“高仿”争议。展位附近,总能听到有人讨论,是行业走向的必然?还是真正原创还不够强?

而凤凰也不是被动挨打。第三天一早,欧展官方会刊出现声明,凤凰方面称未承认侵权,撤下车辆只是按当地法律程序配合,并未认同对方的设计主张。声明用字冷静,连带对主办方媒体发出警告,要求别再下定义,否则可能直接提起诉讼,要求对报道内容做出更正。声明加粗标注:“我们不仿制”,态度很明,谁要再用“假冒”、“复刻”类字眼形容,法律程序随时奉陪。现场一位主持自媒体直播,背景就切在凤凰撤展空位,画面里展台立柱还挂着上海凤凰字样。评论区点赞和疑问交替出现,有人叫好,有人说国际维权游戏规则越来越复杂,企业得学会应对。

法兰克福展会撤展,车型与瑞士品牌相似,国内谈原创困局-有驾
法兰克福展会撤展,车型与瑞士品牌相似,国内谈原创困局-有驾

SEMG这边负责任表态,强调是在保护自己核心IP,指出投入多年才做出来的外观设计不能被市场轻易侵占。瑞士公司社交账号转发法院执行现场,有德国网友评论说,“这是对小企业品牌力的正当防护。”展会主办方则对媒体解释,所有涉知识产权投诉,都按照既定流程走,保证程序正义。

凤凰风波背后,其实是中国品牌近几年出海困局的缩影。2025年之前类似案例反复出现。Bauma展上,山东机械企业带去新款装载机,开幕两天后因涉嫌抄袭荷兰Tobroco-Giant的明星产品,被下令撤展。但凡在欧美市场走量的新品,终归绕不开知识产权。美国CES场馆入口,安检员目光如炬,中国展商带的电动平衡车被现场扣押,环节全套走完,能提交齐全专利证明的企业,最后有底气送律师函申诉,没准备的只能当场损失展品,甚至支付高额赔偿。

产业升级的愿景摆在眼前,供给侧的制造优势变成品牌构建过程的焦点。山寨曾是成本压力下的无奈选择,仿制方案“快、准、狠”,在国内市场还能靠渠道灵活维持生存。可放到德国、美国、甚至东南亚大展,原创和合规的门槛高了。法律合规团队、技术储备、原创专利、设计出图到注册全流程,样样要超前做。失去这道防火墙,企业只能在法律和口碑的夹缝里周旋。

展会维权、现场禁令,现在已变成跨国大展的常规动作。原创力不够、专利意识不强,企业光靠功能和价格输出,想长期跑赢,有难度。今年Eurobike现场,德国本地咨询机构的一组数据——去年因各类知识产权争议被临时撤展的案例,有41起涉中国企业,12起涉韩国企业。本土品牌IP维权行动体量逐年增长,欧洲专利联盟统计,自行车产业去年新增各类设计注册突破4500项。大牌企业,更是提前两年布局外观、结构双重专利,主打“有证据就抓现行”。

中国企业在国际展会的“高仿困境”,真不是营销口号里一句“创新为魂”就能解决。技术研发、投资周期、法律投入,像极了“烧钱游戏”。一边是大量初创制造商在产品设计上不断向国际品牌学习、借鉴,零距离参考甚至全盘复刻,另一头跨国大牌的知识产权团队,随时准备在展会现场出击。谁磨合得最快,谁打通设计-专利-推广链条,谁就能成下一个全球品牌。

上海凤凰的撤展之后,国内市场朋友圈讨论很多。有人开始关心:“国际大展都卷到知识产权了,谁还敢冒进模仿?”直播评论里不断有人询问,国内会不会迎来原创风潮。也有人担忧,“国外展台撤一退,还有多少相似产品继续流向欧洲小市场?”一边是法律程序带动品牌清洗,一边是产业转型下的阵痛,国产自行车、电动出行企业面临真正选择题。

局外人看展会,比热闹,比新奇,比谁更懂得布局细节,而项目经理、法务顾问、渠道负责人讨论的核心,全在原创设计、全球专利网络、防御性注册、侵权应对四步棋里。产业升级真正下沉,是愈发多的凤凰、捷安特、雅迪能踏实把原创专利提前两年锁定,拒绝短线思维,把国际法务、知识产权、合规培训当成企业成长必经之路。

撤展一役成了警醒。中国出海品牌“产品”之外的大考题,正逐步挤压模仿空间。下次大展,原创到底能不能撑场面?您怎么看?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