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近,咨询公司艾睿铂发布了一份报告,预测到2030年,目前在中国销售的129个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只有15个能保持财务活力,占比仅11.6%。不过,这15个品牌将占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76%的份额,平均年销量达到102万辆。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着激烈的竞争,价格战、创新速度快,行业标准不断被新势力刷新。这种环境推动了技术和成本效率的显著突破,但也让许多企业难以实现可持续盈利。目前,除比亚迪、理想汽车与赛力斯外,尚没有其他上市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实现全年盈利。
艾睿铂认为,盈利的企业凸显了该行业发展的可持续增长潜力。虽然一些品牌可能会退出或合并,但在注重速度、成本效益和灵活决策的新运营模式的推动下,这些变化将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创造一个更具竞争力和创新性的格局。
价格战可能仍会继续,但不会是直接降价,而是通过成本优势以及保险补贴、现金返还、零息贷款等非价格激励措施,来保持市场份额同时保障消费者的购车能力。这也驱使着实力较强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加快国际扩张步伐。
预计到2030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将在欧洲市场的份额翻倍至10%,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年产量将增加80万辆,而欧洲本土车企则可能会关闭相当于1.5家工厂的产能。这推动了投资组合的调整,如欧洲供应商已计划处置超过180亿美元的资产。
新一轮美国关税带来的成本在2026年将达到约300亿美元,并促使许多美国企业考虑将其供应链迁出中国,以减轻关税带来的影响。
中国电动车企须专注于打造强势品牌,投资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并在关键国际市场实现本地化运营。只有那些能够快速适应、高效扩张,并同时应对国内外挑战的企业,才能持续在全球舞台上取得成功。
#每日汽车资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