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深耕铸里程碑: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勾勒全球化新坐标

当地时间 7 月 1 日,卡马萨里工厂的机械臂完成最后一个焊接动作,首辆宋 PLUS DM-i 巴西定制版的下线,为比亚迪在巴西的十年征程打上了高光印记。从 2013 年圣保罗首个办事处的 3 人团队,到如今拥有 180 家经销商、450 座充电站的产业生态,这家中国车企用 “扎根” 而非 “路过” 的姿态,在南美大陆树立起全球化的新标杆。

十年深耕铸里程碑: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勾勒全球化新坐标-有驾

这场仪式汇聚了特殊的 “见证者联盟”:巴伊亚州州长杰罗尼莫・罗德里格斯手中的钢笔,刚签署完对工厂的税收优惠法案;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展示的专利证书,记录着为巴西市场专属研发的 32 项技术;而本地员工卡洛斯胸前的工牌,编号 “001” 见证了他从洗车工成长为班组长的蜕变。这些细节背后,是比亚迪从 “卖产品” 到 “造生态” 的进化 —— 工厂采用太阳能与水力发电,雨水回收系统年节水超万吨,与本地企业共建的电池回收网络,让 “全生命周期环保” 理念落地生根。

十年深耕铸里程碑: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勾勒全球化新坐标-有驾

市场表现是最有力的证明。2025 年前五个月,比亚迪以 92.16% 的纯电份额领跑,这意味着每卖出 10 辆电动车就有 9 辆是比亚迪。但数字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 “技术适配” 的智慧:为应对巴西乙醇汽油,发动机耐腐蚀性提升 30%;针对贫民窟复杂路况,悬挂系统调校增加 15% 阻尼;甚至语音交互特意收录了 200 句巴伊亚州俚语。这种 “全球技术 + 本地灵魂” 的模式,让海鸥车型在上市即登顶销量榜首。

面对曾经的挑战,比亚迪用长期主义破局。当进口关税壁垒抬高成本,便启动 “70% 本地化率” 计划,带动 EcoBat 等供应商建厂;当消费者质疑续航,就联合 EZVolt 建成覆盖 90% 高速路网的充电网;当文化差异引发误解,用三年社区共建赢得信任。正如李柯在仪式上所说:“我们在匈牙利建总部,在泰国扩产能,但巴西教会我们,全球化不是地理概念,而是让每个市场都成为创新源头。”

十年深耕铸里程碑: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勾勒全球化新坐标-有驾

夕阳下,新车与厂区的太阳能板阵列构成奇妙对话 —— 前者代表着移动出行的未来,后者象征着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这座年产能 15 万辆的工厂,不仅是拉美新能源版图的关键落子,更成为中国企业 “以时间换空间” 的全球化教科书。当首车驶向测试跑道,它的轨迹正勾勒出一个清晰结论:真正的出海,是让世界看到中国智造的实力,更让中国读懂世界市场的脉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