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叫号充电成国庆景象,有车主排到60多号等到深夜:服务区桩子顶不住
国庆第一天,高速充电桩直接上了“排队叫号”,有人拿到49号,等3小时只充了1小时,现场一句话:高峰根本不够用
这一幕从9月30日晚开始密集出现,进出北京、杭州、武汉、长沙、广深等方向的服务区,排队普遍在1到4小时,甚至有的排到深夜
有人说不愿意下高速去城里找桩,因为还要绕路,可能还是排队,干脆咬牙在服务区等
听起来有点无奈,却也能理解,毕竟人一多起来,选择并不多
辰女士一家从广州回湖北,在湖南官庄服务区看到叫号已经到49号,她等了3小时才插上枪,又充了近1小时才继续上路
她形容当时的感觉,很直接,“一到节假日就不够用,平时又闲着,多矛盾”
我能想象那个场景,夜风里人们拎着水杯在车旁踱步,眼睛不时瞟向叫号屏,心里盘算着到下一站还要多久
京哈高速上也出现同样的情况,有车主排到60多号,等了将近4个小时
有的服务区干脆用喇叭喊号,像回到了老式政务大厅,清清楚楚“下一位”,倒也减少了插队的摩擦
有人说半个多小时就充上了,更多时候是久等,大家对“叫号”这事的接受度倒挺高,因为至少秩序不乱
如果把镜头拉远,这不是一条路一个服务区的问题,而是一个“潮汐”的老难题
城市日常充电慢悠悠,高速节假日忽然冲上峰值,这个“供需拧巴”一到出行日就集体爆发
数据摆在那儿:2024年中国新增了85.3万台公共充电桩,总量357.9万台,全国6000多个高速服务区覆盖率超过97%
桩看着不少,可节假日的峰值流量,还是把它们按在地上摩擦
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预计,今年国庆期间,全国超三分之一的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将满负荷工作
时间点也给得很细:9月30日13点开始增多,22点到24点冲顶;
10月1日从7点起抬升,10点到19点高位运行
返程将落在10月6日、7日,每天10点到21点又是一波高峰
你看,节假日的“电”也有潮起潮落,规律得像海水
从路网看,沈海、长深、京沪最忙;
从区域看,江苏、浙江、安徽会创历史新高,江苏每天预计有超72万辆新能源车出行
再叠加整体车流,交通运输部预计8天里全国高速日均流量超6200万辆,小客车占九成,新能源车日均约1250万辆,占近20%,同比涨约30%
说白了,车猛增,桩再多,峰值时还是不够
有人问,混动、增程为啥也来占桩?
有车主很坦诚:加油站同样排长龙,电费比油费便宜不少,能省一点是一点
这话现实,却也把矛盾又拧紧了一圈
我看这事也别急着站队,谁不想快点走呢,可当所有人都往一条通道挤的时候,拥堵是必然
权威数据也显示压力真不小:2024年国庆假期间,全国高速电动汽车充电量达7215.27万千瓦时,日均1030.75万千瓦时,比2024年五一日均增34%,比2023年国庆增80%,再次创新高
对比过去,肉眼可见地在攀升
好消息是,各地没坐等
南京沪蓉高速黄栗墅服务区在原有16台基础上新上了12台120千瓦充电桩,缓解高峰压力
宁波慈城服务区上了超级充电桩,最大输出功率是普通桩的8倍,还部署了应急储能充电车,临时顶上就是“移动充电宝”
这些动作不花哨,关键时候能救急
湖南这次动作更细,假期在各服务区安排工作人员值守叫号,还把部分充电桩的SOC上限设在70%到85%,每车最多充到80%
同时
湖南高速服务区经营管理公司在30对重点服务区安排运维人员驻点引导、发放号码牌,并向部分服务区投放19台移动充电设备
这套组合拳的逻辑很简单:以“快进快出”换周转效率
能不能根治?
肯定不能,但在高峰期能多走几辆是一辆
限充80%引发了不小的讨论,有车主表示理解:缩短一车的时间就能多救一个;
也有人担心电量扛不到下个目的地
我个人倾向把它当作特殊时段的“临时交通管制”,要不要支持,最好回到“能不能保障下一个可充点”这个问题上
如果沿线信息足够透明,比如清楚标出下一站的空闲率、排队预估时长,大家心里的悬念就小一半
你要说国外就没这事吗,也有
有媒体提到,纽约一处特斯拉超级充电站长期排队,部分网约车司机通常等1小时排到位,再充1小时到80%,还要面对别处慢充、预授权费用和超80%加收费用等问题
全球都在补网,网还没织密
这背后不是“多装点桩”这么简单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高博的表态挺实在:充电排队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来的阶段性挑战
阶段性的意思就是,问题真实存在,但也不是无解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韦福雷就建议,短期上可以用移动充电舱、充电机器人等灵活设备兜底,长远还是得加快服务区充电桩建设
他还点到了“商业模式”这个要害:要让运营吸引资本进入,运营商通过服务创新拓展收入来源,政府从税收、财政侧给予支持,鼓励社会力量提前布局
说白了,桩的账不能只按“日均利用率”来做,得按“峰值安全”来算
平时亏一点,高峰能扛住,这叫公共性的冗余,像消防栓一样,关键时候是救命的
当然,更聪明的做法是把“冗余”变成“可调度”,移动储能车、临时增容、柔性电网,都是把水龙头做成可拧可关
回到驾驶舱里,那些等待的夜晚并不好过
有人抱怨着“还没轮到我”,有人把座椅放倒补个觉,远处传来喇叭喊号,孩子在后排睡着了,家里人把导航再看一遍,估算下一站还有多少公里
这些具体的、琐碎的瞬间,才是“充电焦虑”的真实质感
而当叫号到自己那一刻,插枪、扫码、电流“哗”地灌进来,那股踏实,谁都懂
如果你接下来要上路,我有几句不算“宝典”的提醒
能提前就提前,把第一枪尽量放在低峰时段;
遇到限充80%的站,先算好续航边界,别死磕“充满”三个字;
看到叫号,就先去登记,别在原地干耗
如果同路人在纠结要不要让个序
记得那句老话:你快一点,他也快一点,所有人都快一点
总结一句,新能源车越来越多,是好事;
桩的密度、电的调度、路侧的管理要跟上,更是必须的事
这不是一个群体的难题,而是整个系统的考题,及格线在安全感,优秀在体验感
等到哪一天,节假日不再热搜“排队充电”,那就说明我们真的把这张卷子写明白了
信源资料
账号名称:手机网易网《“高峰根本不够用!” 国庆高速路充电桩迎 “排队叫号” 模式:有车主排队3小时充电1小时》-2025年10月1日
账号名称:手机新浪网《高速服务区国庆假期叫号充电,车主哀叹排到49号,平台:每车限充到80%》-2025年10月1日
账号名称:楚天都市报《十一前夕京哈高速一服务区车辆充电 “排队叫号”,车主:现场有人用喇叭喊号,排了半个多小时》-2025年10月1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