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逛汽车圈的人都能明显感觉到,那种“大六座SUV”真是火得不要不要的。
2025年刚入秋,9月份俨然成了“大六座SUV”的集中爆发月:9月17日,腾势N9和银河M9同一天亮相,银河M9一举创造了24小时订单破2.3万的漂亮成绩;9月20日,全新蔚来ES8正式开售,消息称大定数已经超过今年规划的4万台产能;紧接着月底,全新问界M7和极氪9X又接连登场,问界M7官宣后仅8天小订量就突破19万,而极氪9X更猛,1小时内小订就冲破4万。
要是把时间拉长点,从2024年底到2025年中,短短不到半年,市场上已经冒出了8款重磅大六座SUV——理想i8、乐道L90、领克900、零跑C16、深蓝S09、唐LEV、捷途山海L9、豹8……以前想买个合适的大六座SUV,那真是得挨家挨户去找,现在倒好,直接挑得眼花缭乱。这背后透露出一个特别明确的讯号:中国汽车市场正加快步伐,迎来大六座SUV的黄金时代。
01.
其实,几年前大六座SUV还属于“小众玩意儿”。
自打2022年起,这市场就像给油门踩到底似的,2022到2023年稳稳保持在30万辆左右,到了2024年直接翻了一番,冲破60万辆大关,短短三年,规模整整扩大了三倍。
2025年完全成了个“爆发年”。
业内还有个预估,说是到2027年,大六座SUV的销量会冲破100万辆大关。
虽然比起每年2000多万辆的乘用车总销量,100万辆才占个5%,可这5%都属于“含金量杠杠的”车型——大多数售价都在20万以上,还能帮车企打造高端品牌形象。眼下,不管是新兴势力还是老牌车企,都拼命地往这条赛道挤,生怕被落下。
老铁们常常纳闷:为啥这会儿买大六座SUV的人突然多起来了呢?
其实答案挺直白的——全靠“家庭需要”给逼出来的。
2011年咱国家推行了“双独二孩”政策,到了2016年二孩政策彻底放开,结果到2019年,多孩家庭数量达到了最高点。
可家里添了二胎,也不见得立马换辆大车。
说起来,这类需求从2020年起就开始慢慢露头,现在正好赶上爆发的节奏。
这类家庭又能细分成两种境况:家里已经有一辆燃油代步车的,买新车时更偏向纯电的大六座,毕竟平时在市区跑跑电动的成本更省;要是想着把旧燃油车换成个“全能选手”,那多数会挑增程版。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4亿,而流动人口则有3.85亿,也就是说,平均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个属于“城市迁徙者”。
这帮家庭通常都算是“三代同堂”:夫妻俩在大城市打拼,老家的爸妈被接过来帮忙照顾小娃娃,一家五六口人挤在一起,5座车根本不够用,大六座反倒成了必须选的标配。
除了这两种主要家庭之外,还有一些人为了“长途自驾”或者“随时办公”就会选择买个大六座的车。
这些需求一叠加,大六座SUV就从“可以考虑”变成了“必须买”。
虽然大六座SUV挺火的,但不是所有的价格段都那么有人气。
从销量角度来看,20-30万这个价位段特别抢手,既是销售的主战场,也竞争得相当激烈。
因为这个区间的车型既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预算,又能提供不错的配置和性能,所以特别受欢迎,市场反应也最热烈。
不到20万的大六座车,普遍有个短板——第三排空间实在有限。
拿那些15到20万左右的车来说,第三排座椅离地儿低,成年人一坐进去大腿都悬着,坐个半小时都得累,只能偶尔顶紧急用场。
像理想L8、L9这类30万以上的车嘛,空间确实大了点,第三排带腿托,二排还能自动调节,舒适感提升不少。不过价格比起同样尺寸的问界M7,贵个3到8万,预算紧张的家庭就得掂量着了。
20到30万这个价位段,基本上就处在“性价比最佳”的区间:空间挺够用,第三排成年人还能坐上1到2个小时,配置方面也是挺实用的,满足日常需求。
拿问界M7来说,2025年销量快破18万,月销轻松过万,关键就在于这价位能带来“大空间加智能驾驶”;银河M9一上市订单就爆炸,也正是因为二十多万就能享受到“混动+冰箱彩电大沙发”,比那些配置相当的高端车型便宜个十万块左右。
02.
现如今的买家也变得越来越“理智”了,不再盲目追求“堆料”,这趋势真是明显。
从前车企老爱拿“车顶麂皮绒”“门板实木装饰”来吹嘘,现如今不少人反而觉得这些用处不大。
现在大家更在意那些“看不见的配置”,像底盘有没有舒服,自动空气悬挂能不能根据路况调节高度,二排座椅能不能电动滑动好照顾娃,还有是不是用婴儿级别的抗污面料,方便孩子吐奶撒零食能轻松弄干净。
连曾经火得不得了的“冰箱彩电大沙发”,现在都变成了“标配”——比如15万的零跑C16和20万的深蓝S09都配备了这些功能。厂家想靠这些“增加分数”,其实难度挺大的,得把注意力转向“智能”方面,比如城市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交互,这些真正能切身改善用车感受的配置,才是真正的“加分点”。
买大六座SUV,绕不开的问题就是得挑个啥能源类型。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款:纯电的,增程的,混合动力的,各自都有自己的优点,适合不同家庭的需求,别盲目跟风。
先瞧瞧“增程版”,眼下可是“主打款”。
到2024年为止,理想L9、L8,问界M9、M7,还有零跑C16这五款增程六座车型,整体销量已经超出了55万台,平均每月大概能卖出4.6万台。其中,问界M9和M7的月销量都突破了一万台。
增程的好处明摆着:市区靠电驱动,跑长途就用油,轻松缓解了续航焦虑,特别适合没固定充电桩或常跑远路的家庭。
缺点也很明显:得装充电桩才能真正体现“用电划算”的优势(理想的数据显示,超过70%的增程车主都有装充电桩),要是没装,长时间用油反而花费比混动车还多。
再说说“混动版”,最近在“入门级”市场挺受欢迎的。
2024年混动大六座全年卖了才7万台,2025年头八个月差不多快冲到10万了,特别是20万以下的车,像银河M9、捷途山海L9,订单量蛮给力的。
混动最大的优势就是“省油”,哪怕不充电,百公里油耗也比纯燃油车少3到4升,非常适合没有充电桩、但平时主要在市区上下班的家庭使用。
可在30万以上的高端车市场,混动还没真正站稳脚跟。
纯电版算是后来冒出来的新秀。
2024年,纯电大六座销量撑不到1万,全靠蔚来ES8扛场面;2025年理想i8和乐道L90一亮相,8月一个月销量就冲破1.2万。
纯电车的好处主要是在驾驶感受上特别棒。
它的缺点也挺明显的:续航让人操心。标称能跑600公里,可冬天开着空调高速跑,实际续航得缩水,常跑远途的家庭就不太合适。
要是有充电桩、市区跑的多,纯电比较合适;没充电桩、又是市区通勤的话,混动更合适;要跑长途又想着省电费,就选增程比较靠谱。
03.
不少人都在琢磨:这大六座SUV的热潮还能火多久呢?
会不会跟以前的“SUV热”似的,蹦跶几年就没劲了?
至少还能火个五到十年,而且发展潜力还挺大呢。
从需求这边看,多孩家庭的数量还在慢慢长,得等到2026、2027年才会到顶点;城镇化也没停步,越来越多“城市移民”还会涌进来,这些因素都会持续刺激需求。
行市方面,未来大六座SUV的“巅峰”大概在每年300万辆左右,可2025年的市场规模还只有60到70万辆,再往上还能挤进将近五倍的成长空间。
从生产那头看,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会涌入这个市场。
小米、小鹏、智己这些牌子都盯上了推出大六座SUV,技术那块儿也在持续提升呢。
不过得提醒你,虽说这些车型“火”得挺快,但“内卷”也会变得更加激烈。现在在20到30万这个价位,已经有十几款车在抢市场了,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出现——各大厂家都会在价格、配置、服务上拼到底,最后受益的还是咱们消费者。
如果你最近也想换大六座SUV,不用被“五花八门的车型”搞晕,记住3个简单原则就行:
第一步,要搞懂你自己最关心的点:是刚刚买车还是想换个大点的?平时有没有长途开车的打算?家里边是不是装了充电桩?第二点,留意“第三排的空间”:别只听销售说“空间够用”,最好带上家人一起去试试座,亲身感受才准。第三个,不要盲目追求“高配置”的车,比如说“车载冰箱”,一年也用不了几次,完全没必要为了它多花那点钱;但比如“自动空悬”或“二排电动滑门”,这些能让日常开车更舒服的配置,就值得优先考虑。
眼下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不再单纯买辆代步车了,更多人开始看重家庭用车,大六座SUV恰好契合了这个需求。
从2021年的20万辆,到2024年的60万辆,再到未来的100万辆、300万辆,这个市场的黄金时期才刚刚拉开序幕,对普通家庭来说,现在正是“挑到心仪好车”的最佳时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