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电池都80度了,续航突破500公里,别再给多档DHT强行挽尊,这技术差距已无法忽视

说实话,最近跟朋友聊新能源汽车,我发现一个挺有意思又让我头疼的点——增程电池越来越大,续航越来越猛,居然有人还在给多档DHT(双电机多档变速)的技术唱赞歌。这事儿让我想写点啥。

先说说数据,大家别光看纸面,最近传出零跑D系列要推80度大电池的增程系统,这直接让纯电续航有望突破500公里,还有小米昆仑增程车也传说搭载差不多的电池,打算冲高端SUV市场,直接对标理想L9和问界M9。80度电池?你没听错,不是以前那种30-40度,真的挺猛,跟某些纯电旗舰接壤了。

增程电池都80度了,续航突破500公里,别再给多档DHT强行挽尊,这技术差距已无法忽视-有驾

以前,我都觉得增程是折中方案,其实就像是脱裤子放屁的设计,特别是高速油耗高那事儿,谁能受得住。可现在你看,80度电池下加上一个1.5T排量的增程器,40-50升油箱,理应解决绝大部分续航焦虑。虽然我知道厂家为这些超大电池的加价不止一点半点(我大概算过,纯电和增程电池成本正好翻倍,粗略估算单次充满成本升幅在3000块左右,样本少,光凭去年真实数据推测)。但现实是大电池支撑了更长时间纯电模式,高速柴油机发动机少转,油耗直线下降——这感觉就像你买了一辆3.0排量汽车,却日常只用1.0的油耗,体验明显拉满。

不过我得纠正下自己的看法,之前说增程电池80度是浪费有点过了,毕竟传统增程电池配件才60度,日常使用的3-5C快充性能也满足需求,搭配1.5T增程器油箱按需求工作,燃料经济性挺稳定。大家知道电池不光是看容量,电池质量和放电深度都直接影响寿命和体验——这才是坑,比如说电池的深充深放对寿命伤害极大,这就是增程汽车电池衰减更快的原因,甚至能达到纯插混的2-3倍。

增程电池都80度了,续航突破500公里,别再给多档DHT强行挽尊,这技术差距已无法忽视-有驾

我身边同事的老爸,是农村电工,给一辆电动三轮装了发电机和油箱,电池快没电时发电机自动介入充电——这事儿让我觉得,增程技术好比自己家门口的手摇发电机,随时待命,虽然比不上纯电的单纯,但稳定性和实用性摆在这。增程电动车相比多档DHT复杂变速器结构来说,其实更简单,像我跟朋友讲:多档DHT不好形容,就是两个复杂的机械加一起协作,实际上动力输出和效率没那么完美,特别考虑到变速箱故障率和维护成本。去年我们厂里某款带多档DHT的车主反映变速箱有故障频发问题,我当时还质疑是不是严重偏少数,但后面听维修工人说了几次,再加上乘用车论坛的用户反馈,发现这情况确实挺普遍。

再说个小跑题,提到平顺性。很多人说多档DHT顿挫感低,其实是因为他们的用车体验基线是燃油车,和完全电驱还是有段距离。增程车型电机大,直接输出,动力传递更线性,顿挫感基本被抹平,尤其城市软路况下表现出色。你有没有发现,多档DHT那一堆电机+发电机组合反而弄得动力像打了结似的,也没那么畅快?

讲到纯电和增程共线开发,这事儿挺关键。增程技术能跟纯电共线生产,零部件共用率高,研发投入成本分摊,这在快速迭代的当下市场特别吃香。反观多档DHT,不光结构复杂,做不到共线生产,成本和开发时间全压在自己头上,企业算账是很难做得漂亮的。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智己LS6和问界M8/M9系列就是很典型的案例,增程和纯电底盘完全复用,快充系统调试也共用一套方案,效率蹭蹭往上涨。真没料到这个细节,竟然极大影响了技术选择优劣。

增程电池都80度了,续航突破500公里,别再给多档DHT强行挽尊,这技术差距已无法忽视-有驾

大电池加持的增程是不是就万无一失了?还真不。最明显的是,电池寿命大概率成为黑洞,尤其宽泛使用深充深放,核心电池在2-3年内衰减明显,导致续航直线下降。再加上如果频繁跑长途,增程器就得拼命轰油箱,高速油耗升高,噪音也不容忽视。相比之下,插混还能在电池电量耗尽后,切换成油混模式减缓油耗压力,增程车没电时只能拼机械装置,体验大打折扣。

有句没细想过的猜测,未来要真能设计一个拆卸式发电机装置,平时纯电为主,远途时再装发电机帮忙续航,应该会在市场掀起不小波澜。毕竟这玩意儿相当于组合积木,省去增程器常时负担,变成随需应变的助力模式,看起来很酷,但从研发和供应链角度说,还真是件费劲的事。供应链复杂程度比硬装一体增程解决方案还要高,不知道你怎么看?

说完增程,说说多档DHT的大电池问题。有人喜欢强词夺理地说:多档DHT不能上大电池——其实这是技术和成本妥协,单档电机+变速箱方案的极氪9X电池能做到70度,但多档真的很难塞进那样的空间,成本和重量肯定飙升。多档DHT技术上确实落后一点,不像增程那样模块化。可见,技术落后多半是厂商和营销一环的结果,理清这一点后你会发现,选择其实很现实,不是情怀或者流行。

增程电池都80度了,续航突破500公里,别再给多档DHT强行挽尊,这技术差距已无法忽视-有驾

其实80度大电池增程车的实际使用价值有多大?按我估算,大部分城市用户2/3时间能纯电跑完走走停停,跑个几十公里没问题。高速偶尔跑跑,一年也就2-3次,那增程就靠谱,油耗升个1升半升,通勤体验几乎没差。显然,纯电和增程的边界正在被数据重塑,但多档DHT还在送命般挣扎抢市场,这技术差距,消费者真的看不到吗?你会为了一个更复杂的变速箱付出更多的维护成本吗?

最后给你留个小问题:如果你有个80度电的增程车和一台多档DHT的SUV开两年,你觉得哪个车会让你更省心?是动力更线性、故障率低的简单增程技术?还是多档DHT技术路线虽然看上去强悍,但维护和使用门槛都要高不少的那一种?我朋友最近问我:老哥,你说这玩意儿能撑多久?他可是开过不少新能源,选择真没那么简单。

增程电池都80度了,续航突破500公里,别再给多档DHT强行挽尊,这技术差距已无法忽视-有驾

汽车是靠着一天一天用顺手了,才能长久。这一棵技术树,到底还能长多高?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