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8万,这数字一跳出来,微信群里瞬间炸了锅。
有人还在感叹今年的车市比北京的天气还反复无常,有人已经开始琢磨怎么跟家里那位汇报预算调整。
高山7的预售价,像是深夜外卖突然来一份惊喜小龙虾,大家嘴里说着“还行”,眼睛里全是波澜。
魏建军那边估计也是一晚上没睡,手机屏幕亮了一整夜,评论区的花样比春运火车票还多。
说真的,这价格是我预想之外,也是网友们嘴里的“听劝”典范。
明面上看,长城一副“你们说了算”的样子,实际算盘珠子早就拨拉得噼啪响。
高山7这车,早在年初就被各种拆解分析,连后备箱能塞几箱牛奶都被网友测过。
等到这天,悬着的心终于落地,可落地声里夹杂着一丝不甘——这预售价,真有点让人一边说“香”,一边又想等等看能不能再便宜点。
段子手们没闲着,评论区已经成了大型“价格竞猜现场”。
有人说,降到25万就冲;有人笑,车市现在卷成这样,还能再等一等。
其实不怪大家敏感,2023年中国MPV市场20-35万区间的销量占到将近一半,数据不是盖的。
友商们一个比一个卷,腾势、理想、传祺,个个都像急着抢年终奖。
高山7卡在这个价格带里,说是巧合,倒不如说是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心理战。
回头想想,每次车圈出新车,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拉力赛。
市场部和研发部互相掐得不亦乐乎,财务那边还得盯着利润线。
你说这像不像教练组讨论首发阵容,谁都想抢个好位置,最后还得看主教练点头。
高山7的配置、空间,拿出来不丢人。
可中国家庭买车,真不是看纸面数据。
小孩上车要能睡,老人坐后排别晕,保养别太折腾。
谁家不是这点“小九九”?
翻翻去年MPV用户满意度调查,服务和售后体验直接飙升13个百分点。
这数据可不是闹着玩的,谁能把这块做好,谁就能多卖几台。
说到体验,真事儿。
我有朋友上个月刚提了台同级别的MPV,结果第二天孩子在后排闹腾,空调不给力,直接把车停路边发了半小时牢骚。
试想你花三十万买个大车,结果一遇到夏天就抓瞎,谁能不闹心?
所以预售价再美,最后还是得拼细节。
现在网友的火眼金睛,哪家车企敢糊弄?
高山7这波操作,像极了球场上的假动作。
观众席上哄笑一片,场上球员心里门清。
魏建军到底是真听劝,还是拿价格作杠杆,外人猜得热闹,他自己心里估计最清楚。
车市的价格战,和体育转会市场有一拼。
你今天降五千,明天隔壁再送点礼包,消费者左等右等,等来的不是“真香”,而是“再等等看”。
你说这像不像去年世界杯上的点球大战,每一脚都揪心。
说到这里,绕不开社交媒体上的那股子热闹劲。
朋友圈里“等等党”横行,评论区“真香定律”天天上演。
有人看着高山7说:“28万多还得等,25万才下手。”
你说这是真精打细算,还是怕买早吃亏?
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国产MPV的崛起不是靠喊口号。
想要站稳脚跟,价格、体验、服务,哪样都不能掉链子。
再来说说高山7背后的故事。
国产品牌这些年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一时的冲动。
2018年那会儿,谁能想到五年后,国产MPV能和合资车掰手腕?
长城、比亚迪、理想,这些名字现在在数据榜上都排得上号。
背后其实是消费观念的变化。
以前谁家不盯着合资,觉得那才叫稳重有面。
现在年轻一代买车,讲究的是“我用得爽”,谁还在意那点虚头巴脑的品牌?
说到家庭需求,体育圈的例子也不少。
比如孙杨买车,大家关心的是后排能不能躺平,能不能装下训练器材。
体育明星选车,和普通人也没什么本质区别。
车市、体育圈,归根到底拼的都是体验。
谁能让大家觉得花得值,谁就能赢得口碑。
说回高山7,预售价出来,车圈的节奏没慢半拍。
理想、腾势、传祺,谁都不是省油的灯。
昨天还在夸价格厚道,明天就能看到别人家又来一波新操作。
这市场就像篮球场,谁都想来个绝杀,可谁也怕被反杀。
你说高山7能不能卖爆?
还真得看明天的风向。
写到这儿,忍不住想问问屏幕前的你,这车要是真落到25万,会不会真香?
还是说你也准备再等等,看下个月是不是还能再降点?
咱们评论区见,别光当吃瓜群众,说不定下一个真香的就是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