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23.68万元起,2026款上汽大众途观L Pro上市,部分配置停用
23.68万元起。价格没变。但配置却悄悄缩水了。
2026款上汽大众途观L Pro来了。三款车型。售价区间23.68万到26.68万元。数字看似熟悉。可细看配置单。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它还是那副年轻、运动的模样。前脸线条锋利。像素式大灯只留给顶配。像是某种身份象征。轮毂尺寸从R18到R20不等。轮胎宽达255毫米。视觉上足够霸气。车身长宽高4735x1842x1682毫米。轴距2791毫米。数据中规中矩。属于典型的中型SUV体格。
坐进车内。双联屏+副驾屏的三屏布局依然抢眼。10.3英寸仪表。15英寸中控。11.6英寸副驾娱乐屏。科技感拉满。更关键的是——车机芯片用的是高通骁龙8155。这颗“车规级天花板”芯片。让系统流畅得不像德系车。滑动、唤醒、语音响应。几乎没有迟滞。
怀挡设计。解放了中控空间。档把区域空了出来。多了储物格。也多了几分未来感。你不得不承认。上汽大众这次在内饰革新上。下了狠手。
可问题来了。配置表上少了些什么?
AR实景导航。没了。
行车记录仪。取消了。
面部识别。也不见了踪影。
这些可都不是鸡肋功能。AR导航在复杂立交桥上简直是救命稻草。行车记录仪更是现代车主的“电子护身符”。面部识别虽然用得少。但至少是科技感的一部分。它们的缺席。像是一记闷棍。
为什么取消?成本?还是策略调整?
或许厂家觉得。这些功能使用频率不高。不如把成本压在核心体验上。可消费者买的是“Pro”啊。Pro意味着更全面。更先进。而不是“减配版智能”。
动力系统倒是没妥协。全系标配2.0T高功率发动机。162千瓦。350牛米。匹配7速双离合。数据亮眼。驾驶感受也足够扎实。高速稳。变道干脆。德系底盘的厚重感还在。
但注意——四驱系统。仅限旗舰版。其他两款。都是前驱。这意味着。多数消费者花23.68万起买到的。是一台城市SUV。而非全能选手。而且。必须加95号汽油。后期成本悄悄上涨。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合资品牌。越来越像“精准刀法”的操盘手。
每一刀都切在成本与感知价值的边缘。保留看得见的屏幕、芯片、外观。砍掉看不见的AR、记录仪、识别功能。消费者第一眼觉得“值”。用久了才发现“缺”。
这算不算一种聪明的妥协?
途观L Pro的出现。像是传统车企在电动浪潮下的挣扎与回应。它想用数字化武装自己。又舍不得放下成本控制的执念。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台“半步智能”的SUV。
它足够聪明。但不够彻底。
它的对手是谁?不是本田CR-V。也不是丰田RAV4。而是比亚迪唐DM-p。是特斯拉Model Y。是那些把智能当作标配的新势力。
在它们面前。途观L Pro的“Pro”显得有些尴尬。像是2010年的智能手机。有触屏。有应用。但操作系统还停留在功能机思维。
你愿意为这份“德系质感”买单吗?还是转身投入更彻底的智能怀抱?
更讽刺的是——取消的配置。很多在国产车上早已普及。甚至是入门标配。而大众。这个曾经的标杆。如今却在倒退。
是消费者不需要了?还是厂家觉得我们不在乎?
23.68万元。你能买到德系底盘。高通8155芯片。三联屏。2.0T动力。
但买不到AR导航。买不到行车记录仪。买不到完整的“Pro”体验。
这是一台充满矛盾的车。
它既先进。又保守。
既智能。又吝啬。
既想拥抱未来。又紧握过去的成本模型。
它像极了这个时代的合资品牌——在转型的十字路口。走得很慢。很谨慎。也很挣扎。
我们不能说它错。
但也不能说它对。
它只是。在尽力活着。
而消费者。需要自己判断——这份“活着”的代价。是否值得你掏出23.68万元。
下次更新。我们聊聊。当合资不再“厚道”。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