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生变!最新8月轿车周销量排行:星愿夺冠,轩逸第4,宝来第43
8月最后一周的轿车销量数据出来了。
像一记重锤。砸在所有人的认知上。
星愿,登顶了。
不是比亚迪,不是特斯拉,不是大众丰田。
是吉利的星愿。1.21万辆。
领先第二名近1000辆。
你敢信?
新能源车,已经不是“冲击”燃油车市场了。
它们,正在定义市场。
前三名,全部被新能源包揽。
星愿、宏光MINIEV、秦PLUS。
1.21万、1.12万、0.80万。
数字背后,是消费逻辑的彻底重构。
人们不再问“这车省油吗”。
而是问“这车能上绿牌吗”“充电方便吗”“智能座舱怎么样”。
时代变了。
轩逸,第4。
曾经的“家轿之王”。
0.69万辆。
听起来不少。
但对比星愿的1.21万呢?
差距,肉眼可见。
更残酷的是——
它已经是燃油车里排名最高的了。
朗逸,0.53万。
凯美瑞,0.52万。
帕萨特?没进前十。
迈腾?速腾?都在前十之外挣扎。
德系双雄的神话。
正在被电量和芯片一点点瓦解。
宝来,第43。
0.18万辆以下。
曾经月销3万+的常青树。
现在,连榜单前列都摸不着边。
它代表的,是一整代燃油车的集体退潮。
卡罗拉、伊兰特、艾瑞泽8……
这些名字,曾是4S店的流量密码。
如今呢?
销量不足0.18万。
风光不再。
不是它们变差了。
是对手,太强了。
新能源的攻势,是降维打击。
海豹06新能源,0.60万辆以上。
海鸥,同样0.60万辆以上。
小米SU7,杀进前五。
雷军又一次证明了——
流量+产品力,就是新时代的通行证。
年轻人愿意为设计买单。
为智能化买单。
为“情绪价值”买单。
而传统燃油车还在讲“三大件”“底盘调校”……
讲给谁听?
秦L,0.59万辆。
排第8。
超过了朗逸和凯美瑞。
比亚迪的DM-i技术,已经彻底成熟。
“可油可电”,解决了续航焦虑。
“油耗低至3L/100km”,打中了家庭用户的痛点。
它不炫技。
它只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它赢了。
再看豪华品牌。
宝马3系,0.41万辆。
还在努力维持体面。
奔驰C级、E级,销量破0.30万+。
说明高端市场,燃油车仍有空间。
但——
这个空间,正在被蔚来、理想、小米一点点蚕食。
小米SU7的出现,不是偶然。
它是信号。
是新势力对BBA的正面宣战。
“我也可以豪华。我还更智能。”
银河A7,0.36万辆。
杀进前二十。
吉利的新能源布局,开始显效。
不再是单靠星愿撑场。
A7、星瑞、星越L……
多点开花。
反观某些品牌,还在靠一两款老车型续命。
雅阁、天籁,销量勉强破0.30万。
但增长呢?后劲呢?
风云A9L、红旗H5,差点跌出前三十。
传统车企的转型,太慢了。
37款车型周销量破2000辆。
市场依然活跃。
但结构,已经天翻地覆。
新能源,不再是“补充”。
它是主流。
甚至是主导。
燃油车,正在沦为“备选项”。
不是消费者不爱燃油车了。
是新能源车,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更低的使用成本。
更强的智能化体验。
更快的迭代速度。
我们总说“颠覆者来了”。
可当它真的来了……
很多人还在怀念过去。
怀念“德系品质”。
怀念“日系省油”。
可市场不讲情怀。
它只讲结果。
星愿1.21万,轩逸0.69万。
数字不会说谎。
下一个问题——
燃油车还有机会吗?
有。
但不是靠降价。
不是靠“情怀营销”。
而是真正理解用户。
理解这个被智能化重塑的时代。
否则……
宝来的今天,就是它们的明天。
宝马5系、日产N7、荣威i5,0.20万辆左右。
不温不火。
帝豪,0.18万,勉强进前四十。
这些名字,曾经响亮。
现在,只能在榜单边缘徘徊。
它们像极了那些在数字化浪潮中挣扎的传统企业。
产品还在。
渠道还在。
但用户,已经走了。
最后说一句。
这不是吉利赢了。
也不是比亚迪赢了。
这是“用户需求”赢了。
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发动机轰鸣。
而是出行的效率、成本、体验。
新能源车,恰好满足了。
所以——
格局突变,是必然。
不是突变。
是回归。
下次更新。
我们聊聊,那些还在坚持燃油车的品牌。
它们,到底在坚持什么?
……
值得深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