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里,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让不少关注这个行业的人都感觉眼前一亮。
大家也知道,现在做新能源车的,竞争那叫一个激烈,恨不得每天都在网上“打口水仗”,你今天说我技术不行,我明天说你设计抄袭,场面经常搞得火药味十足。
但是在这种环境下,小米的雷军和和小鹏汽车的何小鹏,却给大家上演了一出完全不同的戏码,让人看了之后,不仅不觉得紧张,反而觉得挺暖心,也挺佩服的。
事情的起因是一场关于汽车续航能力的挑战。
8月15号,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一个消息,说他们公司新出的小鹏P7,进行了一项连续24小时的耐力测试,最终跑出了3961公里的好成绩,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
这个消息一出来,立刻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为什么呢?
因为就在不久前,小米汽车也做过类似的内部测试,他们那台备受瞩目的小米SU7,跑出的成绩是3944公里。
小鹏P7不多不少,正好就比小米SU7多跑了那么十几公里,成功刷新了纪录。
说到这个24小时耐力测试,就不能不提雷军。
为了宣传自家的小米SU7,雷军之前还特地给大家科普过这个挑战有多厉害。
他当时列举了几个以前的纪录保持者,比如2019年,大名鼎鼎的保时捷Taycan跑了3425公里;到了2024年,老牌汽车巨头奔驰的CLA跑了3717公里。
雷军列举这些,就是想说明,小米SU7能跑出3944公里,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水平了。
可没想到,这个纪录还没坐热乎,就被好朋友何小鹏给超了。
按常理来说,自己刚夸过的成绩被竞争对手,还是关系不错的朋友给破了,场面上多少会有点尴尬。
换成别人,可能要么就不作声,要么就得想办法找回点面子。
但雷军的反应,可以说完全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他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不快,反而第一时间就转发了何小鹏的微博,还配上了一个点赞的表情,大大方方地公开表示祝贺。
这种胸襟和格局,确实让人佩服。
如果说雷军一个人的祝贺只是个人行为,那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在雷军带头之后,小米公司从上到下,掀起了一股给小鹏点赞的热潮。
包括小米的总裁卢伟冰、副总裁张剑慧、公关部的总经理王化,还有很多小米的员工和官方账号,都整齐划一地转发了小鹏破纪录的微博,纷纷表示祝贺和点赞。
那个场面,热闹得让一些不知道情况的网友都开玩笑说:“这阵势,我还以为是小米自己又破了一次纪录在开庆祝会呢!”面对小米这边的热情,何小鹏和他的高管团队也很快做出了回应,互相点赞感谢,两家公司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常友好和积极的互动。
看惯了商场上的互相拆台,再看到这种惺惺相惜的场面,确实让人感觉很不一样。
那么,雷军和何小鹏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关系呢?
这并不是一时的客套,而是源于长达二十多年的深厚交情和商业合作。
他们的故事,要从很久以前说起。
大约在2000年的时候,雷军已经是互联网行业的知名人物了,而何小鹏当时还在创业初期,正在努力创办他的第一个公司UC优视。
他们俩都是湖北人,性格上很合得来,对技术和创业都有着同样的热情,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这份友谊,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
在UC优视发展最困难的时候,雷军作为天使投资人,果断地向何小鹏的公司投资了400万美元。
这笔钱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可以说是雪中送炭,直接帮助UC渡过了难关,也为后来UC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后来,当何小鹏卖掉UC,决定投身到造车这个全新的、充满挑战的领域时,雷军再一次选择支持他。
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先后参与了小鹏汽车好几轮的早期融资。
到了2019年,小米集团更是直接向小鹏汽车投资了5000万美元。
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足以证明雷军对何小鹏这个人以及他所做事业的信任和支持。
有意思的是,这种支持是双向的。
雷军后来决定自己也要造车,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何小鹏和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的影响。
雷军自己也公开承认过,一开始他对造车的难度和风险是有顾虑的,正是何小鹏和李斌这两位已经走在前面的朋友,不断地鼓励他,给他分析前景,才最终让他下定决心,开启了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进入了真正的造车阶段后,两家公司的互动就更加频繁和深入了。
这已经超出了个人友谊的范畴,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商业合作。
比如,在解决电动车主最关心的充电问题上,小米汽车和小鹏汽车就展开了合作。
小米宣布,将会有超过九千个小鹏的自营充电桩,接入到小米的充电网络里。
这意味着,将来小米的车主,可以直接使用小鹏的充电桩,大大方便了出行。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里,能这样共享核心资源,是非常难得的。
在市场营销上,他们也互相帮助。
小米SU7发布后,何小鹏立刻就自己掏钱下订单买了一辆,用实际行动支持朋友。
而雷军的做法更让人称道,在一次直播中,面对大量用户抱怨小米SU7产能不足、提车等待时间太长的问题时,他竟然公开向大家推荐起了小鹏的另一款车G6。
他说,如果大家急着用车,等不及小米,可以去看看小鹏G6,那也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产品。
这个举动,一方面缓解了自家用户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也实实在在地帮了小鹏一把,提升了对方的销量。
这种操作,既体现了坦诚,也展现了超越一般商业竞争的格局。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次小鹏破纪录、小米组团祝贺的事件,就能理解这背后的逻辑了。
这不仅仅是雷军和何小鹏的个人情谊展示,更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商业策略。
他们用行动告诉大家,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之间不一定非要斗得你死我活。
大家既是竞争对手,需要用更好的产品去赢得市场,但同时也可以是合作伙伴,在一些基础领域,比如充电设施、技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把整个市场的“蛋糕”做大。
这种“竞争加合作”的模式,对于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它能避免企业把过多的精力浪费在互相攻击和内耗上,而是集中资源去搞研发、提质量、优服务。
当中国的头部新势力企业能够这样团结协作、良性互动时,它们就能形成一股更强大的合力,去面对像特斯拉这样的国际巨头,以及传统汽车厂商转型带来的激烈竞争。
这不仅能提升中国品牌整体的形象和信誉,最终也会让广大的消费者受益。
因为一个健康、向上的市场环境,才能催生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雷军和何小鹏的这种“两小无猜”,为充满火药味的商战,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和借鉴的范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