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最近这个操作,属于不装了,摊牌了。
什么“15万级中国最强四驱车”,讲真,这话术听着就像武侠小说里,一个扫地僧突然掏出了加特林,对着整个武林说,各位,时代变了。这不叫卖车,这叫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过去我们聊四驱,脑子里浮现的画面是什么?是开着大G去西藏,是普拉多在泥地里刨坑,是一种属于少数人的、充满荷尔蒙的、不务正业的浪漫。它离我们很远,远到像新闻联播里的大国重器。但领克现在干的事情,是把这个大国重器,直接压缩成了一块压缩毛巾,然后扔进了15万这个级别的家用洗脸盆里。
我靠,这简直是降维打击!
多数人对四驱最大的误解,就是觉得这玩意儿只有去野外撒欢才有用。错了,大错特错。对于我们这种每天在城市钢筋水泥里搬砖的中年人来说,最惊悚的场景根本不是什么炮弹坑和45度陡坡,而是晚高峰下着暴雨的城市高架。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天色昏暗,雨刮器开到最快也跟不上,路面积水让你感觉像在开船,旁边的网约车一个急刹,车屁股就开始跳芭蕾。这时候,你所有的驾驶技术、所有的冷静判断,都不如四个轮子自己开个短会来得实在。
领克01这套博格华纳第六代四驱,讲白了就是给四个轮子装上了分布式的脑子。它能在你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扭矩分配。哪个轮子要打滑了,马上被其他三个有抓地力的兄弟按住,全票通过,把车身死死按在地上。这种感觉,就像你打游戏快输了的时候,系统突然提示你,已为你开启“物理外挂”。它不讲道理,但能过,就是能过。
这种安全感,是一种隐形的奢侈。你平时感觉不到它,但关键时刻,它就是你的任意门,直接把你从事故现场传送到安全区。
然后我们再聊聊那些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智能驾驶辅助。现在的新车,谁家没个L2,谁家没二十几个传感器,都不好意思开发布会。但这里面有个致命的BUG。你的雷达再牛,算法再快,AEB能提前预判到三体人要降临,可一旦路面打滑,物理定律会亲自教你做人。车子刹不住,开始托马斯全旋,你屏幕上那些花里胡哨的预警动画,就成了典中典的笑话。
所以说,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验,不在特斯拉的FSD,而在城乡结合部菜市场门口,一个鬼探头的老大爷,叠加一滩刚泼出来的菜叶汤。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而四驱系统,就是给所有这些智能系统上的一道保险,一个金钟罩铁布衫。它不能让你的车飞起来,但能保证你的智能系统在做出判断和执行的时候,车子是“听话”的,是“稳”的。这就好比一个绝世高手,内力再深厚,也得下盘稳。领克这套CMA架构,本来就是欧洲老铁调教出来的下盘功夫,现在再给你配上四个轮子的分布式大脑,属于是把马步扎到了地心。
讲真,我作为一个懒癌晚期的中年人,你让我开着这车去刨坑玩泥巴,我大概率是拒绝的。毕竟一到放假我就焦虑,堵车比上班还累,还不如在家看奥特曼打怪兽。但拥有这种能力,和用不用,是两码事。这就叫安全冗余,一种成年人的体面。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领克这个比喻有点像修仙小说里的主角,出身名门(沃尔沃技术),但偏要跑到新手村(15万市场)开无双,就问你气不气。
这套打法,就是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桌上的蛋糕端走了,那领克01现在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同行看了也得傻,自家产品经理连夜哭晕在厕所,嘴里念叨着“坏了菜了,这题超纲了”。
这种发疯式的内卷,对于品牌来说是九死一生,但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它把原本属于少数人的“玄学”配置,变成了人人都能摸得着的“科学”。
所以,领克01是不是15万级最强四驱?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让所有不想给四驱花大价钱,但又偶尔需要那么一点点安全感的人,有了个念想。而在这个发疯的时代,一个念想,有时候比产品本身还值钱。毕竟,我们买的从来不是车,而是应对这个荒诞世界的一点点底气。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旁边车道的老哥不把你当保龄球。所以说,安全最终还是个玄学。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