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中国街头跑过的12款老车,能集齐全款的寥寥无几

这些老车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开这类车的人大多数都已经五十多岁了。回想过去,这些车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只能是望尘莫及。那时候,人们不用担心油费和维修费用的问题。在那个时代,能够驾驶这类车的人,家里条件肯定都不错。开上这样的车,全家出行都倍儿有面子!

八九十年代中国街头跑过的12款老车,能集齐全款的寥寥无几-有驾

1、上海SH760汽车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上海生产的SH760轿车借鉴了奔驰220的发动机技术,底盘设计也参考了奔驰112。不过,这款车的凸轮轴、摇臂和链条等部件有些问题,如果长时间以120公里的速度行驶,发动机容易过热。这款上海760曾是高级官员的专用车。它采用6缸发动机,配备双化油器和直列分电器点火系统。最初,这款车的名字是“凤凰”,后来改名为“上海牌”。

八九十年代中国街头跑过的12款老车,能集齐全款的寥寥无几-有驾

上海760B的驾驶体验非常平稳,车内空间非常宽敞,乘坐起来非常舒适。这款车搭载了双化油器六缸发动机,配置了双排气管,还配备了手动侧档把。不过,这款车有一个小缺点:虽然在冬季有供暖系统,但在夏季却没有空调系统,车内也没有空气循环装置。如果夏天遇到下雨,为了防止车窗起雾,驾驶员只能打开左前小三角窗,这样雨水和空气就会一起进入车内,导致驾驶员的腿经常被淋湿。这在当时成为了人们难以忘怀的记忆。上海760采用了六缸双化油器配置,当节气门开启超过50%时,第二个化油器就会启动工作。在当时的驾驶感受中,这款车的油耗表现还可以,但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它的燃油消耗量偏高。上海760,这款老上海轿车因为配置了双化油器,百公里油耗可达25升,因此被人们戏称为“油耗子”。

八九十年代中国街头跑过的12款老车,能集齐全款的寥寥无几-有驾

老上海车在以前是国产车里的明星,但它的生产方式很难大批量制造,因为几乎每辆车都是手工敲打出来的,生产技术很落后。随着国家开放,我们有机会看到国外先进的工业产品和生产方法,让人眼界大开。老上海车,性能特别好。在那个年代,它非常时尚,还用了怀档设计。现在,这种充满回忆的车已经很少见了。上海车的外观很威风。如果现在重新生产一些老款车,肯定能吸引不少人。

八九十年代中国街头跑过的12款老车,能集齐全款的寥寥无几-有驾

伏尔加河是一条著名的河流,位于俄罗斯境内。它不仅是俄罗斯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流程最长的内流河之一。伏尔加河贯穿俄罗斯的多个重要城市,为当地经济、文化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沿河地区风景秀丽,历史上还孕育了许多独特的文化与故事,是俄罗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伏尔加轿车在冬季使用还算可以,但在夏季却没有空调系统,如果后期加装空调,可能会导致动力不足。人们常说“铁打的伏尔加”,这是因为它的车体非常坚固耐用,行驶时姿态非常稳,底盘厚重,乘坐起来也很平稳舒适。虽然车内空间非常宽敞,但它的故障率相对较高。伏尔加轿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它曾是副军职干部的专用座驾。到了八十年代后期,这款车则成为了副厅级干部的座驾。尽管伏尔加轿车外观大气、空间宽敞,但它的行驶速度很难提高,而且油耗也比较高。

八九十年代中国街头跑过的12款老车,能集齐全款的寥寥无几-有驾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伏尔加GAZ21型轿车可是当时的大热门。这个车型的英文缩写“GAZ”发音很像“嘎吱”,而它在行驶时确实容易发出“嘎吱”声,特别是当后排坐了体重较重的人时,车头会翘起来,发出的异响就更多了。虽然这样,但它在当时可是顶级车型,坐上去非常舒服,开这款车的人也觉得很自豪。从配置上看,它一点也不差,但跟现在两三万的小面包车比起来,小面包车的配置反而更高了。这正好说明了时代在不断进步。

八九十年代中国街头跑过的12款老车,能集齐全款的寥寥无几-有驾

波罗乃兹舞曲

波罗乃兹是一款产自波兰的汽车,业内有人戏称它为“没奶吃”。这款车在外观和内饰设计上与当时的拉达和伏尔加车型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它的发动机性能和装配质量都不太理想,和212车型的问题类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通过易货贸易的方式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进口了几款苏联和东欧的轿车,这些车被大家戏称为“四大破”,包括拉达、莫斯科人、波罗乃兹和达契亚。

这款车和达契亚一样,都容易遇到发动机过热的问题。作为后驱车,在雪地里开车时容易打滑,而且半轴也容易断,导致车子开不了。不过,它的排气声很特别,车身用的钢板很厚,抗撞击能力很强,是小型车中的佼佼者。不过,它的中文名字听起来不太文雅。这款车比较重,油耗比拉达还高,但是暖风效果特别好,比夏利的暖风要强很多。

八九十年代中国街头跑过的12款老车,能集齐全款的寥寥无几-有驾

4、Moskvitch 2141 Aleko(阿里高)

这款车是莫斯科阿兹尔克汽车厂生产的。小时候,我常看到它作为出租车出没。它还有两门版车型,大家亲切地叫它“莫斯科老人”。路上常能看到它抛锚。驾驶时,动不动就要用细砂纸打磨白金,还要调整角度,发动机性能真是糟糕,小故障不断。发动机真是让人头疼。

八九十年代中国街头跑过的12款老车,能集齐全款的寥寥无几-有驾

5、拉达(Lada Riva)这款车型以其简洁实用的设计和经济实惠的价格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

拉达是苏联时期AvtoVAZ公司生产的一个汽车品牌。在电影《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里,有一个非常精彩的追逐戏码,其中奥莉加驾驶的拉达车让人印象深刻。有句民间的说法是“宁愿挨揍也不坐达契亚”,这是因为拉达车在转弯时可能会出现问题,比如球头脱落,甚至有人遇到过车子转弯时前轮脱落的情况。在九十年代初,我们这里的出租车主要使用拉达、波罗乃兹和伏尔加,其次是上海牌和莫斯科人,偶尔还能见到韩国的大宇汽车。

八九十年代中国街头跑过的12款老车,能集齐全款的寥寥无几-有驾

6、日产的蓝鸟

当年这款汽车在性能上可以和丰田皇冠2.8的MS130、132车型媲美,是一款性能卓越的好车。自动挡的蓝鸟驾驶起来非常舒适,操控性极佳,轻松就能加速到160公里每小时,而且在行驶过程中车身非常稳定。在九十年代的港片中,这款车经常出现,后来推出的U13车型也堪称经典。即便以现在的审美标准来看,这款车的外观设计依然不过时,非常漂亮。

八九十年代中国街头跑过的12款老车,能集齐全款的寥寥无几-有驾

奥迪100

最早的奥迪汽车曾经在上海制造,当时上汽只是组装了一些奥迪100,使用的是进口零件,数量很少。就像一汽曾经生产过奔驰汽车一样。第一批奥迪100是在上海大众通过散件组装出来的,后来才由长春的一汽接手进行合资生产。至于后来为什么交给一汽生产,具体原因已经无从考证。奥迪100(前驱版)的动力表现还算不错,不过它的发动机采用白金点火方式,到了冬天就会出现怠速不稳的问题,冷车熄火也是常有的事。

八九十年代中国街头跑过的12款老车,能集齐全款的寥寥无几-有驾

普桑,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优雅的画风闻名于世。

“有了桑塔纳,出门再也不担心!”1992年,这款车的售价是19.8万元,这个数字至今让人印象深刻。那时,蓝色金属漆的桑塔纳就像现在的法拉利一样让人羡慕。大家常说这款车起步特别快,只有技术高超的老司机才能开好。

八九十年代中国街头跑过的12款老车,能集齐全款的寥寥无几-有驾

第一批桑塔纳被称为99新秀,第二批是世纪新秀,第三批是景畅,这三款车型的外观大致相同,但配置有所区别。99新秀配备了手动四挡变速箱、化油器发动机、四门手动摇窗和磁带播放机,没有遥控中控锁和防抱死系统,使用的是铁制轮圈。而世纪新秀和景畅则配置更加先进,拥有四门电动窗、四门遥控中控锁、CD音响、手动五挡变速箱、电喷发动机、防抱死系统、发动机防盗系统以及铝合金轮毂。无论是桑2000还是3000,它们的外观都比不上老款普桑那么美观,老款普桑简洁有力的线条设计至今仍被视为经典。如果厂家能在保持原有外观的同时,提升车内安全系统,这款车依然会受到欢迎。

八九十年代中国街头跑过的12款老车,能集齐全款的寥寥无几-有驾

老款吉普车212

那时候,公社里的吉普212司机都很风光!那时的汽油最好的也不过70号,多数是65号的,车子的整体性能比较差,比如传动、燃烧、刹车系统,还有车架设计、空气阻力和做工等方面都有不少问题,油的质量也不好,再加上路况的限制,总之有很多因素影响了开车体验。

八九十年代中国街头跑过的12款老车,能集齐全款的寥寥无几-有驾

菲亚特126P是一款经典的小型车,以其紧凑的车身和经济实惠的特点闻名。它曾在很多国家受到广泛欢迎,尤其是东欧地区。这款车的设计简洁实用,虽然外形不大起眼,但胜在耐用性和燃油经济性。尽管它已经停产多年,但不少车迷仍然对它情有独钟,认为它是一款充满怀旧情怀的代步工具。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个体户开的出租车都选择菲亚特126P,这款车还常出现在陈佩斯的小品和郭德纲的相声里,大家都亲切地叫它“小土豆”。这款车有一个后置的两缸风冷发动机。启动时,需要打开钥匙,然后同时向上拉动手刹下方的两个扳杆。一个是调节化油器风门的,另一个是启动发动机的。

八九十年代中国街头跑过的12款老车,能集齐全款的寥寥无几-有驾

夏天的汽车

1986年,夏利成为国内最早进入家庭的普通汽车。当时,上海的出租车主要有夏利和桑塔纳两种,桑塔纳的费用比夏利高很多,而黑车则主要以奥拓为主。我特别喜欢原装的红色夏利,它造型小巧精致、操控灵活,在我看来十分美观!相比之下,宝马车虽然高端,但未必比夏利更实用!

八九十年代中国街头跑过的12款老车,能集齐全款的寥寥无几-有驾

12、丰田皇冠轿车

最经典、最奢华并充满美式风情的一代皇冠,可以说是日系车设计的巅峰。在那个时期,皇冠的设计还融合了许多欧美元素。

以前的日系车,不管是看外面还是里面,都挺普通,但是很稳重。坐垫是软软的,还有淡淡的香味。内饰用高档的桃木镶嵌,仪表盘、门板、立柱和塑料件都设计得很豪华,顶棚是毛绒的,很高级。每个座位还有杯架和烟灰缸,设计得非常贴心。现在的车就不同了,外观各种奇怪,内饰也很乱,让人看着很疲劳。车里有很多容易出问题的触摸按键,还有一股浓浓的塑料味,感觉现在的汽车制造不行了,很难再做到以前日本车那么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