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车市销量榜:长城第3,奇瑞第2,榜首月销近3万辆
你有没有想过,当一个国家的汽车市场被重新洗牌时,会发生什么。
那不是简单的销量数字变化。而是一场无声的工业革命。在东欧平原上悄然上演。
2025年7月,俄罗斯新车注册量榜单出炉。榜首是谁?拉达 Niva Legend。不,是整个拉达品牌。2.98万辆。接近三万。这个数字背后,是深厚的本土根基。是几十年积累的信任。是血脉里的国民情结。
但真正让人震撼的,是紧随其后的名字。
奇瑞。第二。1.98万辆。长城。第三。1.51万辆。这两个中国品牌,像两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冲进了俄罗斯人的心里。
再往下看。吉利。第四。9000辆。长安。第五。7900辆。捷途。第七。4400辆。广汽传祺。第十。2800辆——同比增长59.1%。
这还是我们印象中那个遥远、保守、偏爱本土品牌的俄罗斯吗。
显然不是了。
街头巷尾。莫斯科的冬日阳光洒在车顶。一辆辆哈弗F7缓缓驶过红场附近。车身线条硬朗。前脸霸气。车内暖气早已调到最暖。座椅加热启动。驾驶者是个三十多岁的工程师。他说:“以前只敢想德国车。现在……我觉得中国车更懂我。”
更懂他什么?
懂俄罗斯的冬天。零下三十度。电池要扛得住。空调要吹得热。底盘要够高。冰雪路面抓地要稳。
懂俄罗斯人的生活方式。喜欢大空间。一家人出行。后备箱要能塞下滑雪板、露营装备、甚至一整只驯鹿。
懂他们的预算。既要性能。又不能太贵。性价比。从来都不是廉价的代名词。而是精明消费的胜利。
奇瑞是怎么做到的。
早在十年前。它就在莫斯科设立了研发中心。专门研究当地路况。气候数据。用户习惯。他们发现。俄国人不爱花哨的内饰。但一定要皮实耐用。音响功率要大。因为冬天开车总想听点摇滚来提神。
于是。瑞虎8 Pro 俄版车型。换装了加强型悬挂。电池做了低温优化。中控屏幕虽然不大。但集成了本地音乐平台——Yandex Music。语音助手也学会了用俄语说“导航已开启”。
这不是简单出口。这是扎根。
长城呢。
更狠。直接在图拉州建厂。本地化生产。百分之六十零部件本地采购。工人是当地人。管理层有中俄双语团队。生产线二十四小时运转。月产能迅速爬坡。
所以。当其他品牌还在靠海运运输。动辄等三个月交付时。哈弗Jolion已经在当地展厅现车充足。当天订。三天提。
你说消费者怎么选。
价格上。哈弗H9在俄售价约350万卢布。折合人民币27万左右。同等定位的丰田普拉多。要600万卢布以上。几乎翻倍。
差距悬殊。但质量呢。
一位圣彼得堡的出租车司机告诉我。“我开了三年哈弗H6。没大修过。油耗也不高。冬天打火一次就着。比我家那辆老拉达强多了。”
他还笑着说。“我现在都开始学中文了。为了看懂论坛里的改装教程。”
这听起来像笑话。却是真实。
中国汽车出海。早就不只是卖车了。
它是系统作战。是供应链。是服务网络。是文化渗透。
你看吉利。在俄已有超过80家授权经销商。覆盖主要城市。售后响应时间平均48小时内。备件库存充足。软件OTA升级也能按时推送。
长安则主打年轻化。和俄罗斯电竞战队合作。推出联名款CS75 Plus。车机内置游戏模式。方向盘带RGB灯效。吸引了一大批Z世代用户。
捷途走的是实用路线。旅行+生态概念。车顶可搭载自行车架。后备箱集成露营灯和电源接口。特别适合周末去郊外打猎或钓鱼的中产家庭。
传祺瞄准高端市场。GS8在俄售价高达420万卢布。但仍有不少政商人士选择。为什么。内饰用料扎实。NVH控制优秀。后排老板键一按。尊贵感拉满。
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跃迁。
我们不再只是组装厂。而是拥有完整研发体系。掌握核心三电技术。甚至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算法上领先的工业强国。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俄汽车出口总量同比增长83%。市场份额占比已超45%。这意味着。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来自中国。
而拉达。虽然是第一。但其主力车型仍是Largus和Granta这类经济型轿车。技术更新缓慢。智能化几乎为零。
它的优势在于成本控制。政府补贴。以及无处不在的维修网点。
但它挡不住潮流。
年轻人开始问:为什么我的手机是华为。手表是小米。车却不能是奇瑞。
科技平权。正在发生。
你在莫斯科地铁站抬头看广告屏。曾经全是奔驰宝马奥迪。现在。一半是哈弗。一半是哪吒。
这画面。十年前谁能想到。
有人说。中国车能在俄罗斯火。是因为欧美品牌退出。留下真空。
错。真空只是机会。能不能抓住。才是关键。
越南车去了吗。印度车去了吗。都没有。只有中国汽车大规模填补。
为什么。
因为我们有准备。有耐心。有执行力。
我们在乌兹别克斯坦练过兵。在中东打过硬仗。在南美经历过反倾销调查。最终。在俄罗斯这片广袤土地上。实现了质的突破。
但这还不是终点。
下一个问题来了:当销量站稳脚跟后。如何建立品牌溢价。
如何让俄国人不仅仅因为便宜而买。而是因为热爱而选。
就像当年日本人做到的那样。
丰田。本田。从廉价标签。走向可靠象征。用了二十年。
我们也要走这条路。
也许。十年后。你会在西伯利亚公路上。看到一群俄国人开着领克09 EM-P。穿越雪原。车机播放着TikTok热门歌曲。语音助手用带口音的俄语提醒:“前方弯道。建议减速。”
那一刻。你才会真正明白。
什么叫。全球化。
而我们。正站在浪潮之巅。
全部评论 (0)